来自 政策咨询 2019-10-15 11:40 的文章

政策利好与自身收缩“双碰头” 接稳转移人口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0.5%;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下降1.5%。在农业转移人口中,农民工群体占比最大,是近两年加快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重点。

  在户口未全盘“放开”之前,从中央到地方,在“抢人大战”中侧重于对高学历人才的落户优待,而低学历人群想要落户城市则相对困难。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其中“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这样的贴心亮点引来欢呼者众:农村通往城市的大门已经打开。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重点任务》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12.1%的城市在收缩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左右、45%左右,而从2018年的情况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仍较大。

  对此,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熊柴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户籍人口城镇化确需加快推进。”熊柴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这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制约劳动力等要素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大量人口流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一些地区随着人口的减少,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产业结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目前被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2007~2016年,我国660个城市中,总计80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占比高达12.1%。

  “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熊柴表示,“收缩型城市”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从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的国际经验看都是如此。

  从现实看,收缩城市类型主要为中小城市,大体可分为三类:衰落的资源型城市、衰落的工业城市和人口长期外流的欠发达城市。根据对我国2183个市辖区、县级市和县为基本单元的研究发现,人口减少的地区个数从2000~2010年的864个降至2011~2016年的457个,占比从40%降至21%,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人口回流中西部造成的。如果从人口净流出(人口增长率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角度看,人口净流出的单元比例从65%升至75%。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下滑、人口外迁,人口持续减少的收缩城市和地区数量未来将越来越多。

  不过,城市的进化史本来就是城市扩张与收缩交织的历史,城市收缩了也不全是坏事。以浙江义乌为例,尽管人口有所下降,但义乌的经济总量逐年上升,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8.1亿元,增长7.0%。随着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不断完善和升级,当地人反而觉得城市更加和谐宜居了。

  落户城市:有人欢喜有人忧

  《重点任务》发布后,各地为了“抢人口”可谓不遗余力,“零门槛”“扫码落户”等层出不穷。但随着广州等一线城市落户政策的放宽,部分二三线城市作为“轻量级选手”的竞争力必然被削弱。

  石家庄“零门槛”落户新政一经推出,各派出所内前来咨询、办理落户手续的群众络绎不绝。仅3月19日、20日两天,就有1123名群众办理了石家庄城区、城镇户口。但新政实施如今已4月有余,实施效果尚未公布,有专家推断,新政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在河北务工多年的张女士看来,改了城市户口就没有土地了,这让她有些不能接受。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去年孩子在安徽老家考上了重点高中,如果迁过来,能给安排进重点高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