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9-19 11:59 的文章

海归国际关系硕士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给西安带来的启迪

  继2019年2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下称“深圳意见”),让深圳从大湾区11个城市里脱颖而出,城市能量与级别再上一个台阶。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一时间,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在此背景下,陕西网记者特邀对陕西西安籍青年企业家,海归精英,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国际关系硕士,西安“景华丝路”总经理马为珂先生进行了采访,马为珂以自己在相关行业的经验和认识,帮大家形象深刻的解读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和新近深圳相关政策背后的国家战略意图和对于内陆城市西安的影响和启迪。

  记者:怎么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五个定位”,对中国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什么?

  马为珂:“五个定位”的说法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想像做一个多维度的描述,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五个定位既阐述了阐述了“湾区”的功能性,又描述了在中国,湾区建设将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都承载着对本国经济的重要角色,“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由于湾区的开放的地理性,并由之带来的高效的信息交换速率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所以湾区可以比内陆经济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当前世界,全球化的越来越彻底,一个卓越的湾区必须能够达到这五个定位,而国力越来越鼎盛的中国,也一定会把粤港澳建设成为湾区的典范,就如同我们举办过的奥运会,世博会,和其他成功的壮举。

  记者: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何重大意义?

  马为珂:关于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义,有很多的解读,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我觉得首先,这是一种自信的彰显,我们看到深圳是面对着香港乃至全世界的中国窗口城市,是我们对全球输出价值观和成就感的重要路径,今天的中国不但不惧怕西方思想的传播和输入,而更大的自信心使我们愿意向西方资本主义乃至世界展示成熟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向西方传输我们的信仰,这是几十年前我们做不到的,但是现在,通过深圳这个个案,我们可以实现,这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实践。

  第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国的决心,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参考案例,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最终目的不是摸着石头,而是“过河”,在“过河”的同时能够远眺对岸的美景,这是对过河的乐观自信,也是坚决达到目标的实用方法。

  第三,“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对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锦上添花,深圳是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地带,是科技,人才和商业的活力所在,能够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领袖湾区9大城市两大特别行政区,体现了建设大湾区的核心目的不仅仅是繁荣,更是体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这真是好上加好的大好事!

  第四,“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是给香港和澳门的“保障区”和“协同区”,把港澳市场经济成熟,国际化深入,专业服务到位等优势和深圳,广东市场大,制造业发达,科技实力雄厚等优势结合起来。

  第五,这是一个榜样的作用,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一个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样本在,全国其他城市就有了比照和学习的标杆,这样会整体带动全国其它城市以更快的步伐迈向城市的社会主义阶段。

  记者:作为西安来说,我们应该从深圳的发展中学习哪些方面?

  马为珂:深圳今天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的确,40年以前,当很多广东人试图从这里偷渡去香港的时候,这里仅仅是一个小渔村,而40年以前的西安,已经是名满中华的历史名城,今天我们在不少方面跟深圳有差距,比如GDP,西安有大约9000多亿,而深圳已经以2.4万亿超越了香港,那么一个40年历史的海滨渔村,一个14朝定都的历史名城,之间差异了什么?我觉得深圳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个,来自于深圳的一句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所体现的包容性,和海纳百川,亲切挽留的感觉,让所有人觉得可以参与到这个城市的塑造当中,主人翁精神油然而生,我们西安可以学习这样的包容态度,不是仅仅告诉他人我们历史辉煌,应该尊重,更要让更多的人觉得可以共同参与创造西安未来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