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9-17 18:49 的文章

沈阳启动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

  减时限、环节、材料、成本,增加透明度、便利度、满意度,优化监管、服务,强化监督。9月2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出台。这是继2019年以来制定实施的《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沈阳市以评促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计划》等优化营商环境的1.0版和2.0版改革方案后的又一改革方案,意味着沈阳营商环境改革进行3.0版本。

  《方案》形成了79项举措,其中具有改革突破性的举措13项。沈阳将重点从提升政务数据融通、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度、提升惠企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营商环境。

  根据第三方评估报告,2019年底沈阳市营商环境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第42位,比2016年底上升了50位。

  打通信息数据壁垒

  “一件事情、一次办结”

  《方案》把打通信息数据壁垒作为突破重点,编制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规则,实现信息高水平共享,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一网通办”和“全市通办”,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结”。在企业开办方面,推行线上“一网通办”,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用电用水用气开户登记、不动产登记等11个服务链条,整体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获得用水用电用气方面,调整水电气接入审批流程,将测绘院买图、规划院定线环节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审批时限不超过8个工作日。政务服务方面,将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高频应用接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实现便民服务“掌上通”。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建立“用户线上申报、部门并联审批、材料自动流转、证照电子生成、档案在线归集”的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模式。登记财产方面,建立集成、统一的网上“一窗受理”平台,与税收征管等系统无缝衔接,推广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证书证明,融合网签交易、评税核价、网上缴费、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有线电视等系统功能,基于平台办理登记事项的办结时限平均控制在0.5个工作日内。获得信贷方面,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企业征信平台互联互通建设,金融机构可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调取企业征信报告和征信评分,提高信贷决策信息化水平。

  减环节、材料、时间、成本

  提升办事便利度

  《方案》聚焦国家和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中的短板弱项,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最前沿的经验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材料、时间、成本,提升便利度。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将社会投资小型工业类项目、带方案出让项目、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划分为工程许可和联合验收两个阶段,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控制在10个工作日内,竣工验收前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跨境贸易方面,实施“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海关完成风险排查处置后,即可将货物快速提离;对鲜活易腐等特殊商品和企业不同需求,开辟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加快通关放行。企业开办方面,推行“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行业“一证准营”。市场准入方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模式,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企业直接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设立、变更登记,用信息报告制代替逐案审批(备案)制。纳税方面,办税缴费事项流程压减至3个环节以内,将纳税人平均完成一次纳税所需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年纳税时间压减至100小时以内,增值税留抵退税审核时限由10个工作日减至平均3个工作日。

  设惠企专窗

  受理政策咨询、兑现

  《方案》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如:提高政策效能方面,建立政策制定落实的长效机制,制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动态调整惠企政策清单;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综合受理政策咨询、兑现等业务。市场监管方面,全面推行风险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细则,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方面,加快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推广应用,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鼓励采购人与中小微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时约定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30%。执行合同方面,开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网上立案率达到40%以上;设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工作室,支持公证机构在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建立中小投资者绿色诉讼通道,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缩并管辖权异议处理、证据取证、降低诉讼成本等程序性环节。

  辽沈晚报记者董丽娜



(责任编辑:王海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