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8-05 09:42 的文章

累计解答72000多个社保政策问题,帮助了6300万人次!吉林省社保局有位让人叹服的“活字典”,他是谁?

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有一腔为民解忧的质朴情怀和对工作深深的热爱。方鹤,一位在基层社会保障岗位上度过25个春秋的“孺子牛”,参保人称他是自己的贴心人,同事们奉他为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活字典”。

如数家珍,他是社保政策的“活字典”

热爱一份工作才能将工作做到极致,在吉林省社会事业保险管理局,一眼就能发现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的方鹤,他几乎没一刻清闲,不是在交流业务问题,就是在和同事沟通,语速快、走路生风。

“有问题找老方!”这句话在部门同事之间广为流传。

累计解答72000多个社保政策问题,帮助了6300万人次!吉林省社保局有位让人叹服的“活字典”,他是谁?

1995年,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方鹤进入了社保行业,20岁刚出头的他办事沉着稳重且不失活力,凭着对社保事业的热爱,脚踏实地刻苦专研,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社保难题。

“要想为群众服务好,自己必须先成为专家。”社保工作涉及的人群较广,能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不仅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每个工作日,方鹤所在的窗口都围满了前来咨询政策的市民,解疑释惑成了方鹤的一项重要工作,所有疑难问题都能在他这里得到准确答复。“每次我坐在工位上的时候,都有一种使命感,当我为来访的百姓解答疑惑后,看着他们那种恍然大悟的样子,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如果有人来问,我却不知道,耽误人家事情了怎么办!”25年来,方鹤凭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全面系统学习了近几十年的社保文件,以一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把握政策,练就了对上级政策、文件如数家珍的功夫,俨然成了社保工作的“活字典”。

多年的窗口工作更是练就了方鹤一双“火眼金睛”,即使社保政策类目繁多,但谁的文件有问题,谁的档案有纰漏,他一眼就能发现。2016年,一位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老人在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窗口前感慨道,“当了几年兵,种了半辈子地,现在也有社保了。”简单的一句话吸引起了方鹤的注意,他立马指出当兵服役期间也应该算缴纳社保时间,还准确地写出了相关的文件号,经过查询,果然如此。就这样,老人补上了原本缺失的4年社保时间,拉着方鹤的手不断地说谢谢。

2011年,桦皮厂镇李女士的丈夫找到方鹤,称他的妻子植物人多年,要求退保。经查李女士参保资料,该女士原为企业职工,现已瘫痪在床近二十年。熟悉各项政策的方鹤发现,李女士虽有参加养老保险,但剔除欠费时间后缴费不足十五年,再有半年就符合因病退休条件。因此而退保太可惜了!方鹤反复讲解着享受养老金的好处和办理因病退休和补缴欠费政策,“一定要慎重考虑,在细算清补费和领取养老金账后,你办理退休后,只要她在一年半之内不发生意外去世的话,领取的养老金,加上死亡时社会保险支付的丧葬费、抚恤金,以及返还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就足以抵过缴费。”最终,李女士的丈夫听从了方鹤的建议,除去补缴的欠费外,贫穷的家庭至少获得了近十万元的合法生活保障款。

就这样,方鹤渐渐地成了当地的名人,在调任吉林省社会事业保险管理局工作前,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这些送行的人中,有经常来办业务的熟人,有他经常上门宣传过的企业、商户,也有他曾经数次沟通的社区居民,这些人的共同点无一例外,都是他曾帮助过的人。

扎根群众,他是基层一线的“工作狂”

社会保险工作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社会保险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更要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群众利益4个字在方鹤的内心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国家那么好的政策,如果因为我们宣传没到位,让老百姓享受不到,简直太可惜了!”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工作者,方鹤身上显现出了特有的干练与持重。方鹤说,过去自己每天的工作,除了在窗口答疑,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走基层、宣讲。2016年至2017年间,永吉县140余个自然村布满了他的脚印,无数次深入百姓家中为当地人讲述社保政策,不断的风吹日晒让方鹤原本白皙的面孔变得黝黑。

当时,由于村民们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抵触情绪很大。不配合,百般刁难,这都是小事,甚至还把方鹤轰出门外。面对这些,方鹤没有气恼,没有怨气,仍然耐心为他们宣讲,并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最终,方鹤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还成为不少村民的知心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