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7-29 01:04 的文章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开启千亿市场 政策端释放利好产业迎变局机会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再受政策鼓励。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鼓励地方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

《意见》指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对此,一位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在接受长江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互联网医疗起步较晚,这些年互联网医疗虽然还未探索出清晰的商业模式,行业还处在大手笔的投入期。但凭借医疗行业庞大的规模和需求,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此次政策端给行业释放利好,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有望推动这一千亿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再受政策鼓励

业界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受到国家层面重视,主要与疫情及需求旺盛有关。

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陈女士患慢性乙肝近20年,需要定期服药,一旦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哪里才能买到药?宅在家无事整理手机短信时,陈女士发现2月26日收到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过10086发来的短信:武汉市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10种重症慢病患者可登录“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享受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提供的线上复诊、在线开药、送药到家服务。

不仅是陈女士,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在线便民门诊开通不到一个月,已为超过5万名武汉患者提供了复诊开药服务。抗击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技术为减少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肯定和重用,推动行业规模快速生长。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互联网医疗迎来东风的同时,互联网医疗企业呈几何式增长,行业竞争也在加速升级。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超过68万家医疗保健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18.06%。其中,4月新增相关企业18.2万家,同比增长50.18%。

从萌芽至今,互联网医疗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到疫情期间,无接触诊疗和智能化陪护成为刚需,互联网医疗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首次大范围进入公众视野,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正加速在释放,政策层面也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继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13个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不到两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其中也明确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在政策端的一次的历史性拐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推动行业加速奔跑。

个人支付端预计成最大支付增量

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打破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瓶颈一直是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去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为医保打通在线支付奠定基础。

今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此次意见再次重申,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海通国际认为,2019年8月至今,相关部门增加医保支付端和开放供给端(网售处方药、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医疗发展提速。互联网医疗政策密集出台,完善了“医”、“药”、“险”基础闭环政策体系。此次医保接入互联网试点的推出,预示这个一直在探索商业化之路的行业,迎来了新的支付方,也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

目前,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