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6-17 09:41 的文章

仅有开放政策不够 海南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仅有开放政策不够 海南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赵晋平 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仅有开放政策不够 海南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李宇飞 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自贸港方案”)出炉。在服务业开放上,如何才能吸引国际机构愿意落户海南?怎样转变职能适应自贸港建设的要求?未来房地产市场又是何走向?对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以及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李宇飞。

针对服务业开放这一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赵晋平表示,要真正吸引一些外国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愿意落户海南,仅仅有开放政策是不够的,对海南来说,未来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未来海南要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海南房地产市场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未来政策走向,赵晋平称,未来海南还是需要发展、建设房地产。在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很少使用增加税种作为调控市场的手段,但也不排除未来率先征收房地产税,从而使得被占用的空置存量房流动起来。李宇飞则表示,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曾经历几次大起大落的风险,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发布后,历史上海南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不会再出现。“未来将结合自贸港发展情况,调整和完善有关房地产政策。”

谈 政策影响

海南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新京报:如何看待《自贸港方案》的出台?对于海南取代香港的声音,你怎么看?

李宇飞:海南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试验田。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主动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场,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被众多的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建设过程中,将主动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充分学习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自由贸易港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搭建连接国际市场与中国大陆的重要经贸合作平台,我们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和人才来海南投资兴业。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积极发挥政策、市场、区位、生态等优势,加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迈向更高水平,实现合作共赢。从这个意义来讲,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的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应该说互补大于竞争,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谈 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决定海南自贸港成败的关键之一

新京报:对于服务业开放,如何才能吸引国际医疗中心、国外的一些大学愿意落户海南?

赵晋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自贸港方案》,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开放正在进行中。海南依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加上自贸港特殊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满足了发展医疗、教育等需要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打开大门很重要,如果大门都不开,投资根本进不来。

但如果要真正吸引到一些外国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愿意落户海南,我想仅仅有开放政策是不够的,对海南来说,未来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投资自然来了。就好像家里的大门开得很大,但如果门内的环境脏乱不堪,一看里面环境不行,客人可能也不愿意进来了。

新京报:在营商环境上,海南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或者提升?

赵晋平:从2018年建设自贸试验区开始,海南对标世行的评价体系,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可以说海南在推进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海南的营商环境目前确实和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地区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在便利企业注册方面的公共服务上、基础设施方面、人文环境方面等。以一家外资企业来海南投资为例,外资企业高管可能要解决孩子读书、家人就医的问题,海南能否建立起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一样水准的教育、医疗机构呢?营商环境的建设和全面开放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全方位的开放,各种各样的服务一应俱全,才可以为任何一个企业或者投资者及其家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营商环境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