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5-27 20:26 的文章

科大人的“两会”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永飞,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牛立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等“科大人”分别针对不同议题发言。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从媒体报道中精选出部分精彩言论,让我们听听“两会”上这些科大人的声音。

 

包信和:让学生有家国情怀 让冷板凳有温度  

科大人的“两会”声音

5月27日,《人民日报》第12版“两会特刊”刊登包信和校长观点:教育过程一般可简单分为知识、能力和素养3个层次。中国科大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继承“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传统,践行“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中国科大将继续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文化和学术环境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家视野和综合素养,努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科大人的“两会”声音

 

5月24日,包信和校长做客人民网强国“高谈客论”栏目,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包信和校长介绍了自己的提案:希望中学重视数理化的平衡教育,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能与国民经济相结合、特别是与中小民营企业结合,通过科教融合、拓宽徽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都说搞基础研究要坐冷板凳,但从管理者的角度,不能让冷板凳一直冷下去,要让它有温度,让大家都坐得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

近几年,中国科大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包括高温超导和量子科技,这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今年的自然指数评价中,中国科大在全球高校排名第四,说明创新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国际认可。包信和表示,中国科大有搞基础研究的传统,1958年中国科大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国家在“两弹一星”研究中非常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中国科大一直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工作,都说基础研究要坐冷板凳,包信和认为,从研究人员个人角度来说要坐冷板凳,从管理者的角度,不能让冷板凳一直冷下去,要让这个冷板凳能够慢慢有点温度,让大家坐得下来。

(视频链接:?pid=17037)

 

潘建伟:完善我国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科大人的“两会”声音

5月24日,《科技日报》头版《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建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文刊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的观点:要完善我国自主科技创新体系,从基础研究源头开始,形成面向科技长远目标的系统性布局,建立起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

在基础研究方面,潘建伟认为,除加大支持力度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理论与实验实践、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整体发展思路。对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他建议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为保证企业积极性,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郑永飞:练内功补短板做强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