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5-01 07:15 的文章

政策组合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企业吃下“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直接打击汽车产业供应与需求两端。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项提振汽车消费政策,让处在下行压力的汽车工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信心大增。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本应在今年年底正式结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又得以延续,这对受今年补贴退坡、车市持续下行、疫情等因素影响,持续半年下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也给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和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表示,延长优惠支持政策有助于拉动汽车市场消费、冲击疫情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政策组合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企业吃下“

  4月14日,工信部发布3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3月汽车销量143万辆,同比下降43.3%。其中新能源汽车方面,3月份销量5.3万辆,同比下降53.2%。分车型看,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万辆,同比下降55.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3万辆,同比下降44.1%;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36辆,销量与同期持平。

  记者发现,新能源汽车虽然市场需求受到压制但是正在逐步回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增长了3.8倍和3.0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滑。业内普遍认为,补贴退坡导致车企成本上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费用也有所增加,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面对疫情的冲击,各种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纷纷出台。记者了解到,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两项优惠政策延长2年。

  除此之外,工信部也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拟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拟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等。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让研发等前端工作与生产制造实现分工合作,有利于造车新势力等外资车企在我国进行新能源汽车布局,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活力,从而帮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启在国务院联合防卫和联合控制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新能源产业起步早,起步快,发展快,但当前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上还比较高,并且难以与传统燃料汽车竞争。它需要继续支持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于日前发布公告明确,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对提振消费者信心有重要意义,也对市场进一步复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延长免征购置税和购置补贴,相当于减轻了购车者的资金压力,从而激发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支持老旧车型更新、拓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手段,有利于拓宽汽车消费市场的交易规模、品类和渠道,助力车市的回暖。期待更多细化政策落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行业尽快正常运转起来。”付一夫说道。

政策组合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企业吃下“

  3月20日,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加快更新换代、营造汽车消费环境三个方面,预计拉动超过200亿元的总产值。与此同时,广州将推动新能源车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露天停车区域配置充电设施。加快推进现有公共停车场、产业园区等区域的充电设施建设。

  记者从各地政府政策了解到,到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车预计达到40万辆,力争纯电动公交车比重提升到约60%。上海市预计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中心城区小于1公里,外环以外区域小于2公里。

  各地政府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在网络设施建设、新旧车替换、产业扶持、推广应用等多个方面。

  独立分析师邱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加快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仅需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且切实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共性技术供给作用,推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加快突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瓶颈。而当前新能源产业仍面临多方面问题,如成本高、充电桩不足、市场需求不足且集中在个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