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2-02 13:50 的文章

金融科技对支付 行业的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支付产业正迎来一场大变革。我国支付市场在历经多年耕耘之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某些领域在全球也逐渐居于前列。然而在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也需要稍稍冷静一些,一方面需要协调多元化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土壤,另一方面也要让浑水摸鱼的“劣币”逐渐退出市场。因此,从理论、技术、产业、组织、制度、规则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当前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的动力、变革的方向就显得至关重要。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融科技与支付变革》,正是一本试图对支付产业进行深入剖析的著作。

  《金融科技与支付变革》从技术、产业模式以及账户体系方面选取了三个焦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

  技术方面,着重探讨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今年年中时Facebook上线加密数字货币项目Libra,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骤然升温;而10月下旬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则使得区块链技术一夜之间在国内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书中第一章对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及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区块链应用于支付清算领域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应用区块链技术完善支付清算体系的基本思路、重点环节及政策与制度保障。作者认为,分布式账本具有即时性的数据记录功能、流程溯源功能以及数字资产功能,其记账逻辑从账户导向到资产导向。尽管存在吞吐量、延迟时间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及其所代表的新规则与既有规则必然会存在冲突和衔接问题,但仍有助于改良现有经济金融体系和规则的不足。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区块链技术发展演进路径来看,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设施支撑,同时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金融领域来看,区块链将首先影响金融基础设施,随后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基于现有研究来看,区块链在支付清算领域的适用性可能主要集中于跨境支付、改造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在可预见的未来,区块链应用于金融领域可能不是试图令金融完全去中心,而是形成多中心与弱中心的格局。

  模式方面,以卡组织维权成本攀升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卡组织的四方模式理论创新。伴随着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商业银行成为零售支付市场的弄潮儿,特别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似乎牢牢占据着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相对于银联银行的优势并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表面上的支付之争其背后实质上是产业模式之争。书中第二章就以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三方模式之间对比分析为核心,详细探讨了在银行卡时代优势尽显的四方模式何以在互联网时代却败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三方模式。作者认为,建立在四方模式基础上的银联伴随着银行卡产业发展而发展,并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原有的四方模式卡组织秩序遭到破坏。表面上看,卡组织维权成本攀升的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生长、支付机构与银行的数据之争、监管政策本身在逐步探索、清算市场竞争度提升以及银行卡产业结构的变化,然而深层次来看则源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三方模式与传统的以银联银行为代表的四方模式之争。在互联网时代,大型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足以克服传统三方模式的弱点、放大三方模式的优点,相反在传统四方模式内各主体之间利益协调难度则逐渐加大。不过展望未来,尽管目前以大型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三方模式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但竞争的结局仍然处于开放状态,四方模式仍有自身的优势,也仍有机会。

  账户方面,通过比较境内外支付账户体系的创新发展趋势,对境内账户监管提出针对性建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国内对于支付行业的监管愈发趋严,从近期监管动向看,央行的思路开始从单个重要环节整顿,向支付全流程规范发展,并由此带来支付市场新的生态建设以及不同主体利益的重新平衡。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完善支付行业监管的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底层的账户。书中第三章从账户及账户体系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在支付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而详细分析了支付模式创新特别是非银支付账户对账户管理体系带来的冲击,最后在借鉴国外支付账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支付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个人支付账户监管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账户通常具有身份识别、资金功能和信息归集等三重属性特征,而支付账户则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伴随着零售支付的快速发展,非银支付账户打破了银行账户垂直体系分割,并与交易场景的不断融合,就个人消费者实现其支付功能而言,其与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小。为适应支付科技带来的监管挑战,应统一银行结算账户与非银支付账户的监管要求,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