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产业十四五展望:在线教育引领学前教育行业趋势(图)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现正在实施的是“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十四五”规划则指2021至2025年的发展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幼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水平提高有利于人口素质提升,增加国家发展原动力。当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幼儿教育水平明显不是很高,亟待国家以战略眼光看待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
政策鼓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目前,我国在园幼儿数已经提前完成教育事业“十三五”目标,但是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距离2020年目标还差近7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源不足,全国还有4000个左右的乡镇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个别地方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还在50%以下。为鼓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010年出台政策将学前教育从基础教育中分离出来,独立纳入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12年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出台,要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2018年以来,幼教方面的重磅政策密集发布。2018年11月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影响尤为深远,文件要求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并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科学的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和教研网络逐步建立。幼儿园数从1950年的1799所增加到2018年的26.7万所,增长147倍;在园幼儿数从14万人增长到4656万人,增长331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提高到81.7%,已经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8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73.1%,“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数据来源:教育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学前教育十四五规划展望
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学前教育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同时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全面二孩”的实施,家长对学前教育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此次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将关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或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监管。
1、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不足,目前占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偏少。据教育数据,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8%。学前教育投入少,与庞大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非常不匹配。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或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给予幼儿园和幼儿家长更多补贴或者减税政策。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建议,学前教育应该是政府买单,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即把义务教育向前延长三年。
数据来源:教育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当前,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主力军,2014年民办幼儿园13.93万所,公立幼儿园仅7.06万所,民营幼儿园数量接近公立幼儿园的2倍。此后民营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数量持续增长,但是民营幼儿园规模依旧领先公立幼儿园。2018年民营幼儿园16.58万所,公立幼儿园突破10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