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11 12:23 的文章

稀土产业发展合作展昨举行 稀土科研团队最新研

  集美区不断深化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围绕打造6大产业链群、实施7大投资工程的发展需求,搭建校企人才交流新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区历来重视稀土领域的前端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发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坐落集美的地缘优势,推动稀土产业化运用。

  作为本次厦洽会第六届“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的组成部分,稀土产业发展合作展昨日举行。(集美区委组织部供图)

  厦门网(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应洁通讯员郭妮妮 )稀土材料制成的保温膜可以使室内外温差达到10度以上,稀土纳米探针可应用于疾病的诊疗一体化……昨日,在集美区委组织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之稀土产业发展合作展上,一批稀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集中亮相,与企业现场对接。

  展会上,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6支科研团队带来最新项目成果,包括稀土催化材料、特种材料、抛光材料、光功能材料以及稀土分离提纯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张云团队的稀土纳米探针技术,能为急性心梗等疾病提供超灵敏检测,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现场还举行意向合作签约仪式,两家产业企业与科研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厦门市纳丝达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坛祥表示,将稀土高分子材料应用于无纺布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抗老化和抗菌性。

  “举办本次合作展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稀土领域研究和产业运用的紧密融合,为厦门乃至全国的稀土产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主办方透露,今年底,2019稀土产业国际合作大会将在集美举行,通过创新项目路演、科研成果发布等活动,拓宽稀土下游应用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落地。

  延伸

  大学教授率技术团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给予每月1.5万元团队津贴;企业与高校实现技术成果交易,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随着集美区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人才融合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应 洁 通讯员郭妮妮 李 适

  搭建校企人才交流新桥梁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集美区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服务6大产业链群、7大投资工程,不断深化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

  搭平台

  与辖区内外37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

  集美区是著名的文教区,辖区集中了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洼地”,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采取“借脑发展”模式,集美区与辖区内外37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辖区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各种创新要素不断聚集。

  目前,集美区已形成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四大创新平台。建设中的“科研型”创新研发机构——中科(厦门)数据智能技术研究院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厦门分所,将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建设行业数据资源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引擎,服务厦门数据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生态,支撑“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建设。

  促合作

  高校、研究所人才变企业“首席技术顾问”

  一边是企业亟需破解技术难题,一边是高校科研成果难以市场转化。去年底,集美区出台“首席技术顾问”政策,通过工作津贴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中创新研发、技术攻关的人才或团队到企业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开展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变。

  在首席技术顾问政策的推动下,集美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许志龙教授的团队先后与立林科技合作完成“多功能一体式家居控制系统”“自组式模块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多项产学研攻关项目,其中,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楼寓智能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席技术顾问,无论是在资金补助还是在加深与企业的合作,都是锦上添花。”许志龙表示。截至目前,集美区已有首批9个团队和企业就科技服务项目顺利签约,达成长期合作,涉及生物识别、生产设备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