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10 16:23 的文章

环保行业高壁垒的餐厨项目如何判断优劣?

北极星固废网讯:1.1餐厨项目商业模式解析

餐厨项目与焚烧项目的商业模式基本类似,主要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收入端主要来源于处理费补贴(餐饮和地沟油项目通常包含收运,有收运补贴,厨余项目一般由环卫部门收运)、沼气销售或自用(发电、供热、提纯入LNG等)、粗油销售(或提纯成生物柴油)、沼渣制备成土壤肥料等销售。

餐厨收运和处置项目的成本端主要包括投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其中,收运体系中以人工成本(40%)与专用车辆采购使用和维护费用(52%)为主;处理体系中以折旧摊销(30%)、沼液沼渣处理(30%)与燃料动力(15%)为主。

餐厨EPC项目市场空间大。与焚烧不同的是,餐厨项目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投资运营商中拥有自主开发技术的并不多,多数需要交由技术型企业承接EPC。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技术型企业有:维尔利(上市公司)、青海洁神、宁波开诚等。

1.2 优劣判断1:产能利用率和处理费是关键

产能利用率和处理费是扰动餐厨项目IRR的两大主因。我们对餐厨项目中可变因素对IRR的影响做了敏感性分析。当产能利用率只有90%时,处理费应在150元/吨及以上才能实现8%的IRR。目前,受到非洲猪瘟事件的驱动,已有餐饮项目的产能利用率在2018年底大幅提升实现满产,不少项目已有扩建需求。同时我们认为,垃圾分类推进下,厨余垃圾由于占生活垃圾比重大(37%~62%),产能利用率上也能得以保证。

1.3 餐厨项目技术路线解析

餐厨垃圾运营是典型的“精细化”运营,对整体系统要求更严苛。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在餐饮垃圾处理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技术已由“全盘引进”到“消化吸收创新”,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工艺运行的模式。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厌氧消化为主、好氧制肥为辅、饲料化和昆虫法等为补充的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在已知项目中,约有86%采用了厌氧消化工艺,约有9%采用了好氧制肥工艺,约有5%采用了饲料化工艺。

相较之下,厌氧发酵技术更先进可靠,无二次污染,适合大规模连续化工厂生产,无销路问题,可保证餐厨垃圾的长期持续性处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由于垃圾分类才刚起步,国内单独进行厨余垃圾处理的项目不多,新建项目基本与餐饮垃圾整合成一个系统,分两条工艺流程,以好氧堆肥或厌氧发酵为主。


1.4优劣判断2:去繁从简与精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