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10 09:54 的文章

进退有序、扶优限劣 基金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近日,证监会就公募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基金行业20多年来“只进不出”的局面很快要被打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将促使行业进入良性循环,优秀人才基于创业诉求或发现好的投资机会这一目的设立公募基金,头部机构或具有特色的优秀公募机构可以通过合并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退出机制将打破“牌照保护”,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持续输出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现基金管理人进退有序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首次提出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的触发情形,完善市场化退出渠道,实现“进退有序”,强化“扶优限劣”。同时,明确了管理人的三种退出情形:解散、破产及采取风险处置措施。

  早在2009年,股东中信证券受到“一参一控”约束,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成为基金行业少有的合并案例。而在市场化退出渠道方面,自1998年首批公募基金诞生至今,基金产品层面早已引入清盘机制,基金管理人方面依旧是“只进不出”,这一情况将随着《管理办法》的正式落地而发生改变。

  创金合信基金副总经理黄越岷表示,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壮大。一方面,公募门槛相对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匹配的资本参与;与此同时,在有较为明确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当管理人发展遇到较大问题时,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恶性竞争。他强调,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较多,比如强制退出的标准和条件,是主要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或是根据行政指示,还有待后续观察。“流水不腐。海外资管业务发展的历史也证明,好的合并分立对于公募行业发展壮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汇安基金副总经理窦星华也指出,合并分立本就是现代企业与现代市场中商业运行的底层逻辑之一,核心是竞争参与者的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者说大到一个国家持续向前发展,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因基金公司股东层面原因导致的基金公司合并外,没有发生过市场化的合并,更不要说市场化的退出,20多年来,基金公司一直享受着某种程度的“牌照保护”。

  “新规首次提出市场化的分立合并以及退出机制,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持续输出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具备平台化主动管理能力的公司、坚守自身经营理念与投资理念的公司、可以通过稳定的治理结构践行长效考核机制并将之与投资人利益挂钩的公司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真正做到”强者有进、弱者退出“,对于真正有实力、有定力、有恒力的基金管理人而言,新规进一步打开了未来发展的空间。”窦星华说。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李颖认为,新规中关于退出机制的规定,是对日益开放的公募基金市场蕴含风险的“未雨绸缪”。将使基金公司“优胜劣汰”的基准不只是停留在对股东利润负责,更是为持有人利益负责、为金融市场秩序负责。

  中融基金分析,完善退出机制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衡市场供需关系、提升行业质量、对投资人负责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A股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投资者更加趋于基本面、价值投资。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将资金交予专业的投研团队来管理是更加理智的选择,也会在客观上造成基金产品潜在需求的上升。而供给端的良莠不齐将会对需求产生一定抑制。只有完善退出、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才有利于整个公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允许优质公司围绕主业

  推进集团化运营

  新规还允许优质基金公司围绕主业、推进集团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