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水泥行业影响研究
北极星大气网讯:当前,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假期、延后开工等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对国民经济、行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均产生较大影响,同样,对水泥行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供给、需求、价格、企业四个维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一、供给端
从供给端来看,受行业运行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和近年来错峰生产的有效实施,水泥生产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南方地区短期内面临库存压力。
因为水泥产品存在低库容、不易储存的特点,行业运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而春节期间是行业传统的淡季,水泥行业往往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设备检修。从2019年全年水泥运行季度情况看,2019年1—3月,水泥累计产量为39160万吨,占全年总量的16.86%,水泥产品一季度产量较小。如果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水泥企业于四月份相继复工,并考虑到中国水泥产能利用率持续较低的现状,若后续月份水泥产能较高水平发挥,可以部分缓解一季度疫情对全年水泥产量供给的影响。
近年来,在水泥行业尚缺乏十分有效的“去产能”治本之策的情况下,错峰生产的“去产量”做法成为缓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的重要措施。2019年底,东三省、河南、山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陆续发布了2019—2020年采暖季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方案。从时间上看,各地区略有差异。大部分北方地区停窑4个月,新疆停窑时间最长7个月。从形式上看,各地区错峰生产略有不同:四川按比例执行错峰生产,湖北按湖北省经信厅办公室对生产线错峰计划进行停产。北部地区大部分水泥企业均处于错峰生产阶段,故本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北方水泥企业影响有限。
南方地区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是我国水泥生产的主要地区,2019年,两个地区水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5%。华东和华南地区同时较少受到错峰生产的影响,以往冬季华东和华南地区大部分水泥企业熟料线处于运行状态,但春节复工基本在元宵节后1~2周,受本次疫情影响,复工速度将有所放缓,就目前来看,华东和华南地区水泥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生产端受影响疫情影响有限。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水泥产品存在低库容、不易储存的特点,当库容比到达高位时,水泥企业会主动停产,因此水泥企业的生产实质性复产还是与下游需求的恢复密切相关,如果建筑业不大面积复工,需求停滞,发货受阻,水泥企业还是可能面临停产。截至2020年2月21日,华东和华南主要城市水泥熟料库容比基本已达到80%,库存压力较大。西南地区中川、渝、贵区域同样面临较大库存压力。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和河南省,2019年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4.28%。其中,湖北省是本次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区,工人短期内难以全部复工,下游除防疫项目外其他建筑项目也全部停工,库存基本满容,后期疫情结束生产恢复期预计也较长。
另外,新冠疫情可能会导致部分在建生产线竣工时点延期,延迟点火。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2020年中国预计新投产生产线熟料产能约为3066万吨,其中部分为产能置换项目,对应熟料产能净增1003万吨,对市场冲击有限。
二、需求端
短期内,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工和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全年来看,房地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意愿加速开工,有助于拉动后续水泥需求反弹;基建逆周期调节有望持续加码,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延迟复工,后续需求可能出现加速恢复,整体看,对全年需求影响整体有限。
水泥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建筑领域,所以房地产和基建复工的情况直接影响水泥企业的销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