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09 18:04 的文章

应急行业大咖云集线上线下赋能产业发展 展览会昨日举办(2)

  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正确有效地应对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如何推进行业发展与产业融合,提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学术理论到技术前沿,这场论坛既直击应急管理行业热点,又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引发在场嘉宾的思考与共鸣。

  在论坛的演讲环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等专家学者分别做了题为《将巨灾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冠疫情后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思考》的精彩演讲。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国林、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论坛现场进行连线互动,分享观点。

  可以实施空中救援的直升机、无人机,集通信、气源、录像为一体的工程潜水头盔,适合水域救援的救生船艇、智能救生设备……为期三天的2020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昨日同时开幕,一大批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科技含量高的应急救援装备集中亮相,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

  搭建平台

  助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在厦门,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厦门市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培育发展现代科技应急产业,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建立1个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0家以上国内领先、创新力强的应急产业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厦门制造”应急产品。

  “应急管理是救人于水火、防患于未然的神圣事业。应急产业作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更是守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屏障。发展安全与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战略、增强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保障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辉表示,此次论坛有利于推动我市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利于搭建应急管理国内外交流平台,助力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精彩观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别无选择,唯有做好准备”

应急行业大咖云集线上线下赋能产业发展 展览会昨日举办(2)

  演讲一开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就抛出了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的案例。他强调:“巨灾是国家战略级风险,事关国家安全,要把巨灾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灾难,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做好准备。”

  他认为,这几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应急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开启了全新的起点,但是应急管理事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一是要改变应急管理理念,提升应急意识,二是应急技术满足不了重大灾害、重大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应对能力明显不足。

  “我们往往认为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响应和救援,这个观念要改变,应急管理应该是在各种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要未雨绸缪,把防范工作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牛鼻子’工作来推进。”在他看来,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转移到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应急准备决定应急响应的成败。

  那么怎么做好应急准备呢?刘铁民肯定了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情景构建法:可以参照有些国家应急规划的做法,列出自然灾害、核爆炸、生物袭击、生物疾病大暴发、网络袭击等巨灾场景,然后基于每一个情景开展相应的应急准备。

  “厦门不仅是个美丽的城市、现代的城市,更是个安全的城市。这次论坛的举办,对提升整座城市的应急管理理念将起到重要作用。”他表示:“应急装备是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我在展览会上看到很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设备、技术,比如对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设备、重大灾难抢险救援装备,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必能提高厦门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希望厦门在应急产业上更加努力,成为应急管理乃至应急产业发展的典范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陈鲸: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应急管理

应急行业大咖云集线上线下赋能产业发展 展览会昨日举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