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无线模拟电视
【慧聪广电网】上世纪八十年代,无线模拟电视还是主流传输技术,那时老百姓家里的电视画面经常出现雪花,人们需要不断转动、调整天线角度来帮助电视寻找更清晰的电视画面信号……未来,这种记忆只能通过历史影像来回溯。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按规划关停地面模拟电视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0年6月15日起,各地启动中央节目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关停工作,关停工作将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今年年底,我国将全面关停无线模拟电视信号,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
数字电视建设跑出“加速度”
十多年前,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还处于追赶阶段。“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比欧美同类标准迟到10年,”DTMB标准起草人,清华大学教授、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首席科学家杨知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6年8月,我国才首次推出自主制定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DTMB),并于2007年8月开始强制实施。截至2008年,我国数字电视渗透率仅为1.2%,远低于16%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和“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的建设目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完成了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广电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16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3亿户,数字化率为93.98%,高清用户达1亿户,超高清用户1600多万户。
杨知行表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离不开政府的助推。他介绍说,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被认定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至2015年间,我国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近百亿元,建立5千多座发射台上万部数字电视发射机覆盖广大城乡地区。此外,广电总局通过无线、有线、直播卫星等多渠道传输覆盖广大城乡地区,观众打开电视就能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真正做到“享受高质量电视服务、一个观众也不能少”。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主任宋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产业配套成熟也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以数字机顶盒产业为例,我国长虹、创维、海信、康佳、TCL等电视厂商纷纷布局数字机顶盒产业,服务本土消费者的同时,还出口欧洲、南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创维数字为例,根据其2019年公布的数据,创维数字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达到30%、在印度市场份额为40%,在非洲市场份额则已超过40%。
长虹网络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关停模拟电视将是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里面既包括未完成数字化的模拟用户,同时,也将引发运营商对国内早期数字化整转的大量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何去何从的再次思考。
数字红利赋能新产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数字电视正在逐步替代无线模拟电视成为城市居民接收电视信号的主流技术。
“无线模拟电视对外界环境要求很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电视节目的画质,”无线电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易受干扰、色度畸变、亮色串扰、清晰度低、多噪声是模拟电视的主要缺点。而数字电视相比无线模拟电视,具有信号稳定、抗干扰强、适合远距离传输、易于存储信号、容易实现密码措施、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等优点,是电视传输更理想的方式。
此次我国“全部关停模拟电视,全面拥抱数字电视”的决定,对于百姓意味着更清晰的广播电视画面和更稳定的信号;行业专家则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这个决定还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红利”的释放。
杨知行表示,关停模拟电视意味着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数字化,将推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升级、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普及,方便实现双向化、智能化,改善贫困地区电视收看效果。此外,数字电视的高频谱效率也为实现通信广播融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