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25 10:11 的文章

冷链“钢需”兴起正当时?

  2020年以来,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及冷链物流,一方面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体系建设等提供了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也对相关举措的落地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有力的政策补贴、资金支持,这些都将促使冷链物流行业的再次蓬勃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冷链“钢需”的快速增长。

  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广阔

  2020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供“千万级政策补贴”;3月20日,农业农村部同样给出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来鼓励农产品(000061,股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各省市纷纷响应,迅速出台相关落地文件通过奖励和减负担来激励冷链发展。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7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限制活禽交易,这将引起冷冻、冰鲜禽肉食品的需求爆发,进一步增加冷链运输需求,也使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冷链物流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从整个冷链物流的产业链来看,冷链物流的上游包括:冷藏车制造、冷库建设和冷机等设备制造等环节;冷链物流的中游包括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冷链物流的下游应用包括食品、医药、化工和花卉等行业。冷库和冷藏车作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对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尤其在疫情之后,新的消费习惯催生了新的业态模式与需求,产品储藏消耗量的巨大与我国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的人均配额形成了缺口,冷库的建设和冷藏车的扩充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了投资热点。

  6月份广东省发布了《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总体方案》,未来3年投资170亿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目标到2022年,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容量达到160万吨左右,新增冷藏车2000辆以上、移动预冷装置1000台以上。广东省并不是个例,各省市正在掀起一轮冷链物流设施投资热潮:贵州省围绕坝区和规模特色产业需求,开展全省冷链大调研,将填补26个冷链空白县,形成省内生产、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冷链骨干网络;统筹省级财政资金1.7亿元开展70个省级农商互联示范县建设。上海市表示,3年内,上海将新建3个城市冷链物流分选中心、300个前置仓等。

  冷链“钢需”兴起正当时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对平衡市场波峰波谷,调节产品流通、减少货物损耗,推动上下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约6053万吨,新增库容814.5万吨,其中,全国农批冷库总量则占全国冷库的40%,占比第一;三方冷库占比为38%;而生产企业冷库占比16%。同时,冷藏车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运输设备,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几乎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21.47万辆,较2018年增加3.47万辆。

  目前冷库建筑的建造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采用砌块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保温建造的土建冷库;二是轻钢结构加装配式冷库形式;三是土建与钢混结构加装配式冷库形式;四是:海容空腔模块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冷库形式。而冷藏车则是由专用汽车底盘的行走部分,与隔热保温厢体(一般由聚氨酯材料,玻璃钢组成、彩钢板、不锈钢等),制冷机组等部件组成。从冷库和冷藏车的构造来看,使用的钢材包含,建材、型材、钢管和多种特殊处理的板材,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明显带动这些钢材的使用量。

  然而,尽管冷库容量和冷藏车保有量的增长迅速,但相比庞大的生鲜运输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将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达3780亿元,2020年将达到4850亿元,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达2.4亿吨,从而带动冷链“钢需”的兴起并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