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25 03:01 的文章

中国5G用户达6600万 行业应用仍待磨合

“5G在B端的应用大多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其大规模推广普及仍任重道远,这需要运营商与不同行业之间打破行业壁垒。”

尽管连续数次拒绝了中移动来电推荐升级为5G套餐,但在一个月前的“618”大促中,北京白领刘丽毫不犹豫地购买了5G手机。

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5G套餐最便宜的也要128元/月,目前对我来说没吸引力。但今年北京发放了满两千打九折的消费券,换手机的最佳时机到了,因为5G手机和4G手机价格差不多,换5G手机可以多用几年,说不定年底我就换5G套餐了呢。”

这是中国5G在个人终端层面率先普及的一个缩影。工信部在7月2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97款5G终端获得了入网许可,5G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8623万部,预计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1亿部。而在6月底,连上5G网络的手机终端数达到了6600万部。

网络建设上,到6月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电信3家企业在全国已建设开通的5G基站超过了40万个。受访专家指出,近期,中国每周平均新开通的5G基站都超过1.5万个,按此计算,到年底,中国5G基站数量或将超过70万站,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连续覆盖。

不同于C端的迅速普及,5G在B端的应用大多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其大规模应用需要运营商与不同行业之间打破行业壁垒,这注定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近期中移动等运营商发布了5G专网计划,B端的商业模式探索也已启程。

C端率先普及,用户数激增

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介绍,截止到6月底,连接到5G网络的5G手机终端数有6600万部,随着消费者手机的更新换代,这个数据还在逐月攀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5G不论是基站数量,还是用户绝对量,毫无疑问都是全球第一的。目前5G在B端仍处于准备试验阶段,而在C端已呈现率先爆发和普及的势头。

“这一方面是因为5G在C端的应用可以沿着4G的道路和惯性平滑过渡,相对于B端的逐行业磨合,C端的过渡主要由通信行业来主导,这要简单得多;另一方面,5G手机等终端在短期内价格出现超预期下降,这降低了用户接入5G的成本。”

闻库在发布会上也指出,虽然5G手机中很多是数千元的高端手机,但实际上,随着大量的手机的入市,也有一千来块钱的中低端5G手机入市。而刘丽购买的新的5G手机价格也只有2500元。

通信专家、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部件结构上看,5G手机与此前的4G手机并无本质区别,其CPU、GPU、NPU等核心芯片模组、5G基带芯片、屏幕等成本可能略有上升,但当数量上来后规模效应明显,能够摊薄这种升级成本。

项立刚指出,目前5G在C端的普及并不一致,存在着“有5G手机无5G网络”“有5G套餐、无5G手机”两种特殊情况。前者多和刘丽情况类似,用户在换机潮中向5G终端迁移,但当地可能尚未实现网络覆盖,或是并未办理5G套餐;而后者多是在运营商的极力推荐下,将4G套餐升级到5G套餐,但缺少使用5G的终端。

彭健表示,6600万是一个较为“实在”的5G用户数量,此前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亿,这是各大运营商大力推广5G套餐的结果。“事实上,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接近16亿户,总体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各大运营商只能推动存量4G用户数向5G迁移。”

赛迪顾问通信业高级分析师李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工信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这是因为5G投资巨大,对运营商而言,C端是收回成本更快的一种方式,换机换网潮以及由此而来的新消费也有望在C端率先形成商业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消费者反映,在5G套餐推广中存在用户明确拒绝之后仍“被开通”5G套餐,甚至未收到任何提醒就“被升级”5G套餐的情况。

闻库强调,在保护用户权益方面,电信企业给用户开通5G套餐业务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消费提醒的规定,切实保障用户的知情权。用户没有同意的话,不能随便开通5G套餐。

B端仍需磨合,行业专网启动

在5G基站方面,闻库介绍,近期中国每一周平均新开通的基站都超过1.5万个,到6月底,3家企业在全国已建设开通的5G基站超过了40万个。

彭健表示,年初三大运营商制定的目标是,今年开通5G基站63万个,实际建设速度明显超出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