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24 12:41 的文章

超前发力!新型智慧城市来了,开启质变模式

慧聪LED屏网报道    

  在我国,多年以前,智慧城市就是项目建设最大增长极,过年以后,依旧如此。只不过在市场、技术、模式、生态等方面出现诸多变化。

  显然,在这个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进入质变时代。于是,与以往大而不同的智慧城市,新蓝海在哪,新意何在,如何乘风破浪迎战质变时代,仿佛在这次洗礼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新型智慧城市,新意在哪?

  新与旧本身就是对立面,千行百业构成城市,那千行百业的新变化形成一个缩影,就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样貌。

  2020,新型智慧城市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必有新基建。

  新基建下,新型智慧城市乘风破浪

  资本热捧、媒体热潮,新基建的关注度在每个行业都处于最显眼的位置,这与多年前的与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风潮无异。各个科技巨头在押注这些新技术同时,智慧城市则成了新技术能够落地的最大场景。

  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四大技术是这场建设的前沿技术,倚借这些技术新基建的建设目的是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发展数字经济。

  所以,无论是从应用场景和技术路径来看,新基建与智慧城市建设多处不谋而合。所以,新基建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如何乘新基建之风,破浪前行,值得安防行业深思。

  一“纸”定江山,新型智慧城市何去何从

  有了最强技术为底座,那新型智慧城市从项目本身又有什么新变化,建设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2019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新鲜出炉,如何在顶层设计层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具体来看。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重心正逐渐从整体谋划、全面建设向营造优质环境、设计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转变,全面创新组织管理、建设运营、互动参与等机制。

  新型智慧城市更强调云网端融合的新型智能设施泛在部署,更强化数据智能、信息模型等共性赋能支撑和平台整合,更注重实现数据驱动、智慧生态、智能治理等应用服务发展。新技术创新、新标准规范、新安全配套也在同步突破和不断完善,为新型智慧城市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玩家”辈出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脉络,逐渐清晰。

  其一,新基建的东风之下,智慧城市的智能基础设施是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战略性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建,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石。

  随着传统“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的边际效益和人口红利降低,支撑产业和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设施将成为未来增长点。

  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应用场景。举个例子,去年深圳高交会智慧杆就成为智慧城市新的入口。

  不久前记者去深圳市粤大明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智慧杆俨然成为综合承载平台的建设热点,其是通信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集中体现,通过集成智慧照明、WIFI(无线局域网)、微基站、城市监测、电桩等多种功能,突破了传统杆塔边界,融入智能网关、边缘计算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集成和智慧管理。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杆的建设。

  其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从技术驱动向刚性需求驱动转变,后期在改进大数据系统、城市积累数据、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更多会以需求为驱动。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政府、城市、企业、中小规模方案商等的深度融合将越来越普遍,智慧城市将由政府或有限参与方主导变为多方共同构建互相融合的产业链和立体化的生态圈。

  其三,智慧城市发展对智能提出更高要求,模型复杂度逐步提升,这就要求更全面、更一体的技术体系,如算力融合、城市云中心或城市云脑等形态。

  因此,以城市管理需求为服务主体的一整套“云+大数据+AI”新一代信息系统,将是城市新兴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的主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