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21 16:53 的文章

航空工业成都所召开 2020年度创新基金项目启动会

中国航空报讯:近期,航空工业成都所召开 2020年度创新基金项目启动会,标志着从全所7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的36个项目正式启动,并将在重新制定的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障下加速向前推进。

鼓励创新 探索新路

成都所历来重视职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实践活动。早在2007年,为鼓励全所职工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力争在技术创新和青年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才,时任所长杨伟率先倡导创立成都所创新基金。成都所领导、副总师、室主任和相关机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创新基金的支持方向、运行管理模式、配套政策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专门的所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设立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创新基金。基金来源于成都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滚动发展,用于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踊跃开展各种创新项目。

政策一出台,立刻得到成都所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的热情响应和踊跃参与。2007年首届创新基金创新项目正式申报,短短20天共收到各类申请项目100余项,参与申报的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明显超过预期。经过成都所领导、专家组、所创新基金领导小组近一个月的严格初评、复审和反复斟酌,最终评出86项作为创新基金第一批资助项目,批准立项。

首届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总体特色鲜明:涵盖范围广,内容层次丰富,参与申请的项目涉及航空航天、机载设备、试验测验与综合保障、民用技术(汽车)等多个领域;跨研究室跨专业联合申报形式突出,以多个研究室多专业联合申报的项目占了近三分之一;青年为主的申报项目占主流,35岁以下的申请者占90%。

扎实开展 成效初见

在必须确保主要科研任务按时优质完成的前提下,成都所创新基金第一批资助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各个副总师分别作为各项目组的责任总师,全力支持研究工作的开展。成都所园区网开通了专门的频道,对86个项目的名称、目标和阶段、进度进行逐一公布和适时通报,推动研究工作尽快出技术、出成果。通过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在全所职工尤其是年轻人中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科研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得以加强,大大增强了成都所科技创新的持续后劲,从根本上推动了研究所的长远发展。

成都所实施创新基金项目是研究所发展与技术积淀、激发创新活力的需要,也是加强青年工作实施激励工程,发现能力强、技术精、潜力大的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成都所的新技术以工程牵引占比较大,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创新基金项目成为研究所青年科技工作者小试身手的重要平台。该平台针对成都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培育的需要,探索技术负责人制度,锻炼青年技术骨干的组织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孵化和技术转换。

成都所机电部的张保中对参加2009年创新基金项目记忆犹新:“通过评审立项后,创新基金的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交流和调研工作的差旅费用。通过专家提供的技术帮助,包括大量的技术资料和改进建议等,最终项目用于某型号的研制,对该型号的设计,特别是某项改进设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耕细作 夯实平台

成都所从设计研制歼10飞机开始,就一直继承了创新发展的光荣传统。新时代,对于国家和军队的殷切期望以及国际形势的迫切要求,成都所领导班子意识到,必须鼓励青年对未来的持续创新和探索活动,尤其是颠覆性的创新和探索,要放眼新时代,心存高远。

2019年初,按照成都所领导要求,科技委牵头负责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由科技委牵头耗时近一年时间对成都所的创新基金平台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打造。研究所科技委联合团委,精心设计了关于创新基金的问卷,内容涵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创新基金项目的困难;创新基金的经费管理;创新基金聚焦项目的大小以及数量;对创新基金负责人和参与者的考核和激励……青年科技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和对创新基金的期望认真填写了问卷。科技委还联合团委组织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创新基金开展讨论。

科技委在汇总分析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前三批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及管理情况,重新制定了规则和管理规范,组织修订了《航空工业成都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制定了《成都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在运维和财务流程上进行了配套,进而探索技术负责人制和项目指导专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