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研究所“被发表”看空观点,竟是前员工所为,研究所与首席紧急辟谣,断章起义或误读成卖方研究之痛
财联社(上海,记者 刘超凤)讯,市场热了,奇葩事件也多起来——昨日(19日)晚间,东吴研究所“被发表”看空观点,今日上午,研究所和首席紧急辟谣。
19日晚,市场上传出东吴证券(601555,股吧)研究所发布了“市场进入炒估值尾声”、“杀估值阶段”、“战略撤退”等观点。市场震荡,东吴证券“被发表”看空观点,显然是“不能承受的误会”。今日早间,东吴证券研究所和首席经济学家陈李在朋友圈紧急辟谣,表示上述观点并非他本人所写,也不是东吴证券观点。
“被发表”看空观点,观点被误读或是被“断章起义”,对于券商研究来说并不鲜见。行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据财联社此前报道,券商正逐步规范研报发布,包括要求分析师不再通过公号发布研报等。这或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涉及到投资者适当性,另一方面不利于研究所闭环管理,实现研究所成果收费。而5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执业规范,更是要求在公司指定的系统平台公布研报。
“被发表”看空观点,东吴证券和首席紧急辟谣
7月20日,东吴证券研究所公众号发布官方声明称,关于研究所“市场进入炒估值行情尾声”、“杀估值阶段”、“战略撤退”等网络言论被一些网络营销账号发布并通过网络传播,对公司造成极其恶劣影响。
东吴证券研究所表示,上述观点是已离职员工发布,不代表东吴证券观点。
为何说东吴证券“被发表”看空市场观点?
19日,有财经号发布了声称是东吴证券的观点,其中提到当前“市场将进入消化高估值的持久战,开始战略撤退”,“以科技为核心方向,市场进入炒估值行情的尾声,即将进入时间周期长达一年左右的杀估值阶段”,“而消化完高估值后,叠加盈利集中释放,本轮以半导体、云计算、5G、电动车、医药为代表的新五朵金花才会正式迎来盈利驱动主导的主升行情”等观点。
财联社记者就此问题联系并采访了陈李,他明确表示,上述观点并非东吴证券的观点,“实际上,我们的看法是短期偏乐观的。第四季度由于经济回到正常轨道,货币政策可能会有偏收紧动作,引发市场的调整和下跌。但第三季度目前还不具备上述条件,在经济爬坡阶段,市场仍然是活跃的”。
观点被误读或是断章起义,最令卖方研究头痛
此前,市场上也流传过很多所谓券商分析师的观点。一位北京证券从业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经常有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彦铭的观点在市场上流传,不知真假。如果没有研究报告支撑,可能就是路演时做了记录。
不论是路演时阐释的观点或者是研报公开的内容,研究所或分析师均对外界的“断章取义”感到头疼,担心会出现误导。
一位中型券商的从业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分析师研报有的是常规研报,有的是机构客户的定制研报。这就导致,研报的观点可能只针对某一家机构客户或者某一小部分的特定人群,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券商甚至会直接提示,如果引用需注明作者来源,提取观点要避免断章取义,不得改动研究员观点等等。
目前,各家券商对研报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有的风格偏收紧,有的则倾向于宣传。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除了研究所内部共享外,券商研究所研报一般会上传到自己的外部研报系统,比如在微信开发仅面向客户的研报小程序,或者点对点发给客户。有的券商研报不对外公开,有的可能与金融终端等第三方平台合作,授权后者发布自己的研报。对于后者,可能是为了打响分析师或者研究所的知名度。
研报规范管理、不对外公开将是趋势
规范管理研报、只对客户公开将是行业的趋势。上述北京券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研报只发给自己客户,不对外公开,这或许是未来的趋势。各家券商都在建立自己的研报系统。因为研报都是分析师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且(新财富)投票的都是客户。”据记者了解,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长江证券(000783,股吧)等券商均有相关发布研报的系统或小程序。
此前财联社记者报道券商关闭分析师个人微信号时也提到,对券商而言,这是基本的版权保护诉求,原来很多报告被非法转载、侵权,规范管理是券商的基本诉求。免费推送报告全文,也不利于券商研究进行闭环管理,实现研究成果收费。
此外,今年二季度刚发布了一个关于研究报告方面的行业规范。5月22日晚间,券商研究报告自律规范修订稿发布。《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修订稿已经中证协审议通过,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自2020年6月2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