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高新区:集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深合作,探索“股份合作、团队控股、股权激励”的创新机制,共建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吸引世界一流科技人才集聚常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智能液晶所:三家全资子公司全面推进产业化
2016年5月建立的智能液晶所,是由常熟市人民政府、薛九枝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专注于液晶技术研发、专利技术产业化与商品化开发、液晶相关高科技企业衍生孵化等,并致力于建立“聚焦于后平板显示智能液晶技术”的前瞻性工业技术研究,目前已搭建智能玻璃、生化传感、智能纤维与涂料、光电技术、智能材料五大研发中心。
“我们正在推进6大类7个项目的产业技术研发,其中4个项目已经全面产业化。现在正努力把潜在客户需求变成订单。”智能液晶所执行所长薛九枝说,液晶所已经孵化和萃、百斯特玻、萃为三家全资子公司,于今年4月全部完成注册,正在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其中,苏州和萃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涂料产品已有订单,冷链标签产品即将完成与3家大客户的首次合同签订,正在对接疫苗、血浆制品、食品生鲜等相关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苏州百斯特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液晶调光玻璃、多功能光学薄膜等产品,也已实现第一笔销售。苏州萃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智能后视镜、车载光电零部件等,已经有一批潜在订单,新产品纯防眩目镜已经完成开发,正在进行客户送样测试,另一款流媒体防眩目镜也已经完成样品开发,开始对接客户。
除孵化子公司之外,智能液晶所还分别占股和控股苏州聚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晶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聚萃公司主要开发和生产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材料(黄PI),年产1000吨黄PI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建,预计今年11月份试车生产,与生产相配套的约400平方米办公场所及质控实验室已装修完毕,逐步投入使用。晶萃公司已与华为、深圳大学等10余家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签订销售合同超500万元,并将与2家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发核心光通讯元件。
北大苏南研究院:三大特色领域研究进展迅速
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由常熟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建,于2017年5月在常熟高新区成立,运营主体为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依托北京大学及其校友资源,北大苏南研究院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领域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新技术开发,下设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氢能研究中心和核素药物研究中心三个特色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北大苏南研究院已与知名企业药明康德建立合作,与中铝稀土(江苏)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合作。截至目前,平台已申请专利49项,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研究院共立项16个项目,其中锁定4个北大原创技术作为创新型项目立项支持,12个作为产业化项目立项孵化。”北大苏南研究院副院长焦天恕介绍,研究院已孵化成立了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常熟)有限公司、苏州易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药明博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是生物医药企业。立项的项目中,医用核素与核药物项目已制备出多种医用核素,衍生孵化企业药明博锐生物获得知名药企药明康德1300万元投资,正在开展医用核素药物研发和CRO服务。电化学发光试剂盒项目通过基因合成和蛋白质表达纯化,得到了毫克级的高纯度HCV核心抗原,可用于试剂盒的核心原料和抗体制备,衍生孵化企业易泽生物已启动常熟试剂盒GMP车间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将进行2种试剂盒的开发,可替代进口产品。此外,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应用项目已完成年产10吨至30吨的中试实验装备的设计、搭建及优化,已开始批量生产,预计该装置全部达产后产值可达4000万元/年。氢能储存及氢能利用项目已完成在线水解制氢样机的设计优化,成功研制50W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集成装置样机,与上海福绥宇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与应用项目、纳米磁珠项目、针对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的新一代抗生素研究项目等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先进金属所:聚焦重大需求服务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