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盘点|上半年汽车行业发生的大事件
▼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
4月7日,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后的准入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点击查看详情)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来看,虽然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已经推出了众多新能源车型,但与燃油车的种类和数量相比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更何况在各种政策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攀升。在准入管理规定修改后,未来市面上将出现更多新能源车型,甚至还会有更多的造车新势力入局。
此外,目前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十分可观。数据显示,今年1-5月,蔚来ES6的累计销量为9235辆、理想ONE的累计销量为7666辆,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排在第六位和第八位。虽然部分新能源车企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但相比传统车企来说,他们依旧更需要政策层面的扶持。例如此前的前途、现阶段的拜腾品牌都陷入了资金危机。
▼电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2021年实施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其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三项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点击查看详情)
三项强标以我国原有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中指出电动车需增加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同时还对整车防水、绝缘电阻、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重点强调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实施上述三项强标,是为了尽快解决电动车自燃这一痛点问题。近年来电动车自燃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了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与燃油车不同,电动车起火的过程中电池一直在不断放热,灭火器只能扑灭表面的火,车辆依旧容易再次复燃。在三项强标实施后,下一步将会为电动车车主科普车辆自燃后的解决办法。
▼北京小客车指标拟定向“无车家庭”倾斜
6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通告,对拟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主要调整包括:指标配置向“无车家庭”倾斜、每人最多只能保留1个小客车指标、取消申请更新指标的时限要求、调整配置时间等多个方面。(点击查看详情)
北京小客车摇号一直是市民热议的话题,在上述通告发布前,北京市政协委员王燕庆就针对京牌分布不均匀、非法出租京牌等问题提交了一份提议。待新的摇号政策实施后,无车家庭申请的普通指标中签率将提升、新能源指标也将优先配置给无车家庭。
与此同时,北京市交通委还发布了《关于一次性增发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于今年下半年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面向“无车家庭”配置。这一做法在解决部分市民用车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积极推动自动驾驶研发应用
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指出,自动驾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部对此高度重视,将自动驾驶作为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坚持“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确保安全、反对垄断”的原则,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试点和应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