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6-23 07:41 的文章

资本货物行业研究报告:行业东风将至 看国产崛起

   报告要点:

    疫情推迟补库存周期,制造业复苏趋势不改。

      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周期持续时间约为3-4 年,每轮周期平均上行1-2 年、下行2 年。新一轮周期从16 年起上行运行至18 年年中,随后转入下行期。若不考虑疫情,库存周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结束下行、开启上行周期。年初以来的疫情抑制了下游需求,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库存周期的反转时间,但不会改变库存周期的趋势。现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们判断主动补库存幅度有望加速上行。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通用设备、持续低迷近2 年,19 年10 月起连续三个月增速为正、增幅逐月加大,这个反转信号预示制造业复苏在即。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仍低于全球均值,密度提升空间大。借鉴日本经验,预计2019-2024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为18.5%。

      据我们测算,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实际仅为64 台/万人,仍低于全球均值81 台/万人,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机器人销量增速中枢和机器人密度都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水平具有相似之处。参考日本经验,我们预计未来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仍将保持中速发展,预计2024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4.2 万台、本体市场规模达557 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达1672 亿元;预计2019-2024 年本体销量复合增速18.5%,本体与系统集成市场复合增速约12.6%。另外,机器人作为智能生产和工业互联的核心载体,将成为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一体的超融合产品,超越传统机械设备的概念,远期成长空间大。

    我国有望培育出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国际。

      市场就是硬道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且我国制造业结构多元,工业机器人应用长尾效应明显,这利于国产厂商暂时避免与“四大家族”正面交锋,逐步积累并突破核心技术,从而实现弯道超车。随着国产品牌持续的人才和研发投入,国内产业链逐步完善,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远期看,我国具备市场和工程师红利两大核心优势,未来有望诞生出国际化的工业机器人巨头。

      投资建议:随着2020 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国产替代弹性较大。我们看好掌握运控核心技术的本体龙头埃斯顿、具快速扩张能力的系统集成龙头拓斯达以及快克股份、赛腾股份、瀚川智能;另外建议关注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布局的产业链公司,包括中大力德、机器人、亿嘉和、克来机电、江苏北人、博实股份、瑞松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全球疫情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进口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