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园山街道工作人员开展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基本情况摸排。
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现场调研南新路“机非分离”交通设施整治工作。
原标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问题导向
深圳全力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6月17日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晓蓉 向贤伟)安全生产事关城市安全稳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近年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成效,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深入排查和强力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依法严惩各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提升全市公共安全本质水平,我市于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车辆、电气火灾防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机非混行”交通设施隐患、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高风险区域危险房屋、地面坍塌、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八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日前从市安委办获悉,今年截至5月31日,全市共组织检查694972人次,检查企业2153453家次,排查隐患454093项,完成整改411476项,整改率为90.61%,关闭取缔企业或场所293家,拘留及给予其他处理371人,行政处罚1407.082万元。
全面排查
对事故高发部位严防死守
据了解,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50万辆,交通路网越织越密,“两客一危”、货车、泥头车等重点车辆密集穿梭,上述重点车辆引发的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成为造成我市安全事故伤亡的高风险因素。
在今年的重点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中,市公安交警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以“两客一危”(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以及货车、泥头车、搅拌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为重点,重拳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载客、车辆违法分包、客货运混装、废车及违规改装车“病车”上路、酒驾醉驾毒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客货车变相挂靠、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营运客车和驾驶员脱离企业管理等突出问题,强化对重点车辆动态监管不到位和57座以上大客车卧铺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重点严查整治电动自行车非法营运、超员、酒驾醉驾、逆行、冲红灯、占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截至5月31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03622宗。其中,电动自行车73984宗,“两客一危一货”车辆疲劳驾驶150宗,泥头车129488宗。
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在我市为高发的安全责任事故之一。2020年,我市持续开展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电气安全“全链条”监管,加大对电气产品生产、检测、维保等以及电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我市结合旧城改造规划和城市更新计划,加快推进老旧工业区、老办公楼、“三小”场所、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小区等电气线路严重老化、电气火灾隐患突出区域的电气线路改造。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进电气安全动态监测设备、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和简易喷淋等产品的推广安装进度,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发出报警信息,全力压降电气火灾事故。截至5月31日,全市共组织检查93090人次,检查单位404379家次,排查隐患45471项,督促整改隐患43079项,整改率达94.74%,立案查处45起,罚款6万余元,关停取缔6家。
重点整治
坚决维护群众生命安全
2019年8月,罗湖区南湖街道一公寓楼沉降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深圳河道上盖区域、在建深基坑、隧洞工程周边区域等高风险区域建筑体量较大,由于受水流冲刷、工程施工等因素干扰,房屋主体结构易出现开裂、沉降、倾斜等现象。2019年以来,我市罗湖区、龙岗区、光明区都先后发生房屋倾斜沉降事件。
针对这一市民关心的城市安全问题,今年以来,我市由住建部门牵头全面开展高风险区域危险房屋专项整治,截至5月31日,全市共已摸排高风险区域房屋1361栋,组织检查6989人次,检查房屋8363项,其中排查隐患665项,已整改隐患622项,整改率93.5%,剩余隐患正进行整治中。相关部门以河道上盖区域、在建深基坑、隧洞工程周边区域等高风险区域危险房屋为整治重点,有针对性采取修缮、加固、停止使用、拆除等隐患整治措施。并积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住宅房屋依法纳入城市更新范围,从源头上防止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