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6-12 23:24 的文章

南国商学院深度对话:探讨海南医药产业如何把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汪慧

  南国智库研究员助理王瑜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诸多政策利好为海南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作为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海南医药产业如何抓住自贸港建设新机遇?南国智库《南国商学院》第五课邀请到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海南医学院教授曾渝对自贸港新政下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解读。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异军突起做大做强

  从不被看好到支柱性产业

  医药产业,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民生产业,更是创新型、绿色型经济的集大成者。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对健康关注度的升高,医药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打着健康岛招牌的海南,更是受到众多医药企业的青睐。

  作为原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曾渝见证了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他说:“1988年海南建省时医药产业还相对落后,品种较少,技术水平低下。全省只有五家制药厂,总产值不到5000万。由于运输成本高、工业基础薄弱、缺少药学专业人才,发展医药产业并不被看好。”

  “1988年建省之后,政府推出的‘地产地销’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落户海南,其中包括各大知名企业,例如齐鲁制药,这为海南省制造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曾渝说,近年来,海南医药产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及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调整自身发展速度与节奏,业绩持续十多年较快增长。具体而言,海南医药工业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医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多。

  根据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药品生产企业97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家,共有药品批准文号大约3000个。海南全省各类别上市医药企业已有8家,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7家。值得关注的还有,葫芦娃药业上市工作已过会,成为自2017年12月海南普利制药上市之后,两年来海南新增的首家本土上市公司。

  海南医药产业不断崛起壮大,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弱小产业发展成为海南支柱性产业,也让全国医药行业从业者刮目相看。曾渝介绍道:“为了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海南率先提出发展生态药业,得到了专家学者和企业的一致认可,这就意味着海南将重点发展制剂型产业。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冻干粉针第三代头孢生产线已经占据全国生产线的三分之一。”

南国商学院深度对话:探讨海南医药产业如何把

南国商学院第五课对话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曾渝。

  升级转型谋求新局

  要向高端服务模式进军

  发展前景虽然可观,但海南医药产业同样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比如其中一个不足,就是产品线比较单一,大多以化学药、抗生素制剂作为主打产品,缺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配套环节。

  在利好政策背景下,海南医药产业如何因势而谋,顺势而动?把握好自贸港建设新机遇,及时转型升级,成为行业新课题。

  曾渝认为:“海南医药产业升级之路要向两个方面延伸,一是要向新产品、新技术方向发展;二是要向高端服务模式进军。”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真实世界数据临床研究为抓手,加快研发新药和引进药物、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等审批工作。“一般情况下,研发新药需要资金超过一亿美金,周期长达7-8年。如今,博鳌先行区可以利用真实世界数据临床研究方法,利用积累的临床数据作为审批药品的依据,这使得研发费用和时间都大大减少。”

  同时,医药企业应从大量生产销售抗生素类化学药品向研发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生物制药产品转型,例如病毒检测试剂、抗病毒疫苗等。

  另一方面,医药企业要和医疗机构有效结合,利用海南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端医疗康养产业。《海南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了2025年力争实现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的目标;海南省委省政府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把健康产业作为海南自贸港优先发展的产业。曾渝表示:“在海南省政府支持下,医药产业应着力于向大健康和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医疗康养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新亮点。”

南国商学院深度对话:探讨海南医药产业如何把

  省外药企看好海南

  用活政策未来可期

  曾渝分享道,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之后,已有许多省外企业向他咨询投资落户海南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