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新时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王林信
随着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电网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的市场营销直接影响其市场份额以及经济效益,因此电网公司必须在新时期背景下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力营销服务意识淡薄
长久以来,供电企业是我国可开展售电业务的唯一主体,且其属于国有资产,基本一直垄断着我国的电力供应,长期的垄断导致了供电企业内部员工的服务意识淡薄,从而使得员工的营销策略一直落后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用户实际需求。
在新的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将打破供电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此时供电企业面临自由资本市场的竞争。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几年的过程中,我国的供电企业已经提升了自身的竞争意识以及改善了市场营销服务质量。但是在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向市场竞争模式的过程中,依旧有许多员工认识不清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其风险、竞争和市场营销意识比较淡薄,对电能产品的认识仍旧处在传统的使用和付费方面,并未认真理解分析新形势下电能产品的核心利益以及电能衍生产品,缺乏提供高质量的用电服务以及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意识。
市场营销机制不完善
由于供电企业长期对电力处于垄断状态,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企业管理人员更看重电力的生产管理而忽视了电力营销的策划,因此企业的营销机制不严谨,电力营销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由于供电企业对潜在的电力市场、用户对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等信息调查分析不足,也就无法准确预测电力市场的变化趋势,最终使得供电企业的营销模式一直落后于市场变化,而不是电力营销主导市场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迅猛,供电企业的网络销售思维也不断改善,随之推出了各种互联网电力产品。但是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规模以及产品规模可以发现,目前供电企业仍旧对互联网市场开发不足,以传统的营销思维开发维护产品,导致企业对互联网电力产品的维护与协调不充分。
供电质量不均衡
由于我国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目前我国电力发展较为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我国特高压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依旧不能弥补电网需求与电网供应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由于此区域的电力管理落后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电网结构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地区的电网结构未形成环网,极大地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线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当前线损率较高,不仅使得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同时也带来资源浪费的问题。老旧设备、高耗能设备的长期超载运行不仅使得线损率较高,也增加了人们的用电安全风险。
价格形成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的电价制定主要考虑到电力用户的用电性质、用电时间等因素来制定。目前电力用户没有自主选择权,且现行电价未考虑系统的综合负荷率、承载力等,使得电价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经济特征,因此我国的电价计算有待改进。
当前电力消费模式仍未改变,依旧使用先前电能短缺时的消费机制。
此外,目前供电企业的电价交叉补贴较为严重,虽然采用适当的电价补贴能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型,但是这也违背了公平原则。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短时间内取消电价交叉补贴不太现实,但政府与供电企业也应不断努力减少交叉补贴,直至取消。针对交叉补贴问题,也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显现了我国当前交叉补贴电价的畸形模式。
新时期电网企业营销转型理念
在新形势下电力用户在消费过程中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电网企业要想在新时期下成功实现营销转型,尤其要做好优质服务,可从增值服务、便捷服务、基本服务三方面开展。
创新电力营销理念和机制
由于供电企业提供保底电力服务,电价方面与其他售电公司相比缺乏优势,且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电力市场仍将处于买方市场,因此供电企业应积极转变营销理念,在保证提供保底的电力服务基础上,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高质量的电能,相比自由市场上的售电公司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服务,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以及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