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渤海人寿董事长闻安民:数字化进程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冲击。“危”中寻“机”,蕴藏和激发着破茧重塑的思辨风潮与创变力量。
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行业改革的必然趋势,疫情的发生,颠覆了各行各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交流方式,也倒逼企业在短时间内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
疫情之下,保险业为何在复工复产中取得领先优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小险企如何抓住机遇,借势实现转型升级?暴风雨过后,中小险企还能否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韧性……带着一系列问题,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渤海人寿董事长闻安民进行了专访。
▲闻安民
谈危机:
破茧重塑思辨风潮与创变力量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遭遇下行压力,国内复工复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保险业发展也不例外。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15.22个百分点。
如市场所预期,疫情下,人们的工作、交际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线下业务的全面中断让保险业备感压力。
个险代理人线下展业受阻,银保、经代业务等中介渠道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洽谈中的合作项目需要暂缓,员工无法正常返回工作岗位。预计到疫情给公司新一年度业务开展带来的实质性影响,闻安民说:“一系列连锁反应让我们始料未及,但是疫情形势发展态势不容我们退缩犹豫,必须以大局为重,依照党中央、各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凝心聚力协同作战,直面这次战役大考。”
在抗击疫情中,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作为中小险企的渤海人寿也不例外。“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应该针对这次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应急理赔方面的响应。”在闻安民看来,应确保客户的在线服务不中断、公司内部运营不停摆。渤海人寿本着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保护大家的健康、安全为第一要义,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线上协同办公的机制和平台。
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冲击,却也在危机中蕴藏和激发着破茧重塑的思辨风潮与创变力量。疫情是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云办公”“云服务”开辟了新的行业发展模式。
浸淫保险业长达36年,在闻安民的眼中,任何新模式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个逐步适应、接纳到优化升级的过程,这是正常的。他称:“疫情的发生的确颠覆了各行各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交流方式,也倒逼企业在短时间内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变。在技术革新、数字化运用等方面有所准备的企业能够很好地适应,没有做好准备的企业相信经历此次考验也会有相应的反思和变革。”
谈转型:
保险业正处商业模式变革时代
“很多新兴互联网远程办公系统的快速上线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闻安民举例道,如公司尝试了通过直播模式,邀请业内大咖就疫情对经济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述,带动业务销售;业务渠道积极尝试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整合打通各方面资源渠道,联合各分公司多元经代渠道开展了各种形式及多种内容的线上培训,取得积极成效。
尽管在初期因为网络环境、技术条件、交流感受等方面的因素会出现不适应的地方,但疫情终将过去,疫情期间表现突出的云经济模式应该会逐渐成为主流经济模式。而在这位保险老兵眼里,保险业已经处在一个商业模式变革的时代,而疫情的发生,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后疫情时代,以保险业为代表的大金融,在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中表现出了较快的势头。除了在行业特质上,金融业并不太像实体经济那样依赖人群线下实地体验,就保险业本身而言也有其特质。
闻安民认为,这受益于一部分险企开门红节奏前移,代理人做了比较充分的业务储备,各险企也积极调整了短期战略,即使在疫情冲击下,公司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新单保费增量。
从整体行业来讲,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打乱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节奏,传统的线下业务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开门红业务除了保住1月份的成果,2月份基本跌入冰点,3月份略有复苏,但整体影响还是可控的。原因在于,行业中各公司对于开门红的业务节奏安排会有差异,各家公司受到的疫情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随着二季度各行业积极复工复产,相信保险业务会尽快恢复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