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疾控信息化思考
2020年5月23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主办,小鱼易连协办,CIO时代APP承办的“2020中国数字医疗建设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主任委员王才有、中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郭启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信息首席专家马家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计虹、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金雄等行业专家通过小鱼易连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超过1000位相关从业者通过CIO时代APP和“数字化建设”小程序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上百家企业通过平台以虚拟展位的形式进行品牌和产品展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信息首席专家马家奇发表主题为《疫情带来的疾控信息化思考》的精彩演讲。
各位专家、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被邀请参加在线的交流会议。报告的主要内容围绕中国疾控信息化建设历程、问题与差距分析、思考与工作建议这三个方向与大家交流。
中国疾控信息化建设历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重大疫情面前,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推动各项工作。
中国疾控的信息化建设历程,追溯到1985年开始其有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于手工报表,传染病疫情报告全国实行逐级审核上报的信息采集和汇总方式。这种方式时效性是非常低,严重影响对一些急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决策需要和信息的动态管理需求。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这种信息管理模式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对疫情防控的实时信息的需要,因此建立了国家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疫情报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中国疾控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从过去是以卫生防疫为核心,到以重大疾病的防控为核心为变,这种信息直报模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前新时代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预防为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新需求,其核心目标就是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全面驱动对全民健康的保障工作。
国家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系统,技术架构采取数据大集中的方式,在中国疾控中心建立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运行统一标准的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并覆盖全国各级各类的医疗卫生机构,来支撑横向到各类医院,纵向延伸到各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通过数据中心来支撑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防控决策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疫情监测的信息管理需求,所以其工作机制是信息直报、管理分级,其功能主要满足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等管理的需求。以及支持国家纳入法定传染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报送需求,截止去年年底纳入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为39种,今年又新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共40种甲乙丙类传染病。根据国家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其中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后两个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乙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之内完成信息的网络报告。这就是的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运行框架。系统从2003年建设到现在已经运行了16年,应用覆盖了全国7.8万家医疗机构,有近21万的专业用户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系统的正常运行率达到了99.98%,应用覆盖率、直报率达到了线上注册机构的98%,乡镇卫生院达到96%,已经成为国家500个重点保护的信息系统之一,是国家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在2007年还获得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的二等奖。
系统发挥的作用是很显著的。报告的实效性,从过去差不多一个月才能汇总全国的疫情数据。到现在从医疗机构诊断以后报到国家平均只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截止2019年底,通过此系统累计报告了1.05亿的传染病病例,而且全国各级机构利用这个系统的监测数据开展研究,发表的科学论文将近2万多篇。而且国家、各省、市、自治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数据,每月定期对外公布辖区或者管理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各地利用此系统动态探测聚集性的传染病暴发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近10万多起。近十年来,通过系统监测能够动态掌握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已经控制在240/10万的发病水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系统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为跨部门的信息的支撑、服务,提供了2亿多次病例信息的推送。且新冠肺炎疫情纳入法定传统报告以后,病例报告平均时间仅有38分钟,非常的快,时效性是非常高了。通过系统已经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是8万多,而且根据病例与大数据比对,发现并追踪密切接触者27万多,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近11,435例。这对实时疫情监测和感知研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传染病的发病和报告在现实诊疗过程中是存在时间差的,通过系统的报告信息可以动态的还原病例发病在区域、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能够更好的来描述疫情的流行分布的规律,为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和预警预测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同时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认识,就像大海里的冰山一样,在早期疫情是隐在海平面以下的。只有通过时间的进程,对病例的不断发现和报告,它才会从水面浮现出全貌来。所以在面对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时候,在早期是很难去发现这些传染病是否是爆发,或者是否存在聚集性规律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