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06 12:45 的文章

研发费用率不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

  【摘要】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上交所官网近日发布消息,将于5月11日审核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涌科技)的首发申请。云涌科技主要...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上交所官网近日发布消息,将于5月11日审核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涌科技”)的首发申请。云涌科技主要致力于工业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云涌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公司股东就没有变化,一直是4名自然人持股。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高南、焦扶危,二人分别持股45%、30%。此外,身为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的肖相生持股15%,董事兼副总经理张奎持股10%。

云涌科技选择的上市标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1.2条,“(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就“研发投入”来看,过去四年,云涌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861.87万元、964.42万元、1247.24万元和1669.3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0%、6.99%、7.70%和6.65%。2016年至2018年,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8.83%、8.12%、7.61%。

过去四年,云涌科技的在职员工人数分别为127人、145人、146人及137人。2019年在职员工人数同比减少9人。

2016年至2019年各期末,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42人、38人、42人和48人,占公司总体人数的33.07%、26.21%、28.77%和35.04%。该公司2019年12月20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研发人员为49人。而2019年下半年,该公司研发人员减少一人,截至当年年末,研发人员为48人。

2016年至2019年,云涌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31亿元、1.38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989.95万元、3018.41万元、4127.33万元和6544.61万元。

过去四年,云涌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9.96万元、540.78万元、2830.72万元和5600.75万元。也就是说,过去四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不及同期净利润。

除2017年外,云涌科技过去四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亦不及同期营业收入。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亦分别为1.13亿元、1.32亿元、1.43亿元和2.24亿元。

同时,云涌科技毛利率也不及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平均值。过去四年,云涌科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24%、41.32%、45.59%和43.01%;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24%、41.32%、45.59%以及43.01%。2016年至2018年,同行业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50.03%、48.68%、47.96%,均高于云涌科技同期毛利率。

事实上,云涌科技已是第二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2016年6月22日,云涌科技在证监会官网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创业板,保荐机构为华英证券,审计机构为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17年7月21日,云涌科技遭到证监会终止审查。

相比上次冲刺创业板,本次云涌科技备战科创板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均未变更,但保荐机构却从华英证券变更为浙商证券。

据了解,云涌科技当时独立董事之一田豪曾在2009年-2013年在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任职高级项目经理,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是云涌科技签字会计师所在机构。证监会在彼时的反馈意见里也提出,“发行人独立董事报告期内曾在发行人签字会计师所在机构工作。请发行人说明上述情形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自我评价及其他影响独立性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首次申报创业板IPO期间,云涌科技曾因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外,前次申报招股说明书中,云涌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划分为数据信息安全、痕迹管理自动化、自动控制,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2852万元,而此次申报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3056.99万元。两版招股书中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打架”。

这一问题也引起上交所的关注。云涌科技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本次申报对主营业务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由于原来的产品分类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和概括公司现有的产品形态,因此公司根据现有的实际业务情况调整了业务的分类方式,导致本次申报重合报告期2016年收入分类有差异,但公司提供的服务与产品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