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05 21:53 的文章

2019寻找环保行业新“量”点:生物质发电行业市

  2018年政府去杠杆,融资环境恶化,环保板块跌幅较大:政府去杠杆导致环保投资下滑,对应环保需求萎缩,还款难度加大,特别是环保类PPP项目影响大。融资环境恶化导致依靠融资扩张资产负债表实现高速发展的工程类环保公司遇到发展瓶颈,工程项目进度放缓,在手订单无法转化为业绩预期。目前行业估值维持在20倍左右,处于近几年的估值底部。10月以来,一系列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的政策文件相应出台,行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我们认为虽然融资环境改善,但传导至公司盈利改善特别是工程类公司还需时日。

  环保行业—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驱动要素且具有强政策依赖:环保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一过程对应环保产业的成长,表现为潜在市场需求的产生—实际市场需求的形成—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的公益性特征导致其无法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取得正常发展,尤其需要政府在外部的强制性推动,对政策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实际上,只有通过政府制定环保目标及相应政策,不断明晰污染产权与定价,才能有效矫正个体边际成本及效益与社会整体性边际成本与效益的偏差,将外部性合理内部化,从而产生污染治理的需求,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效率,刺激产业发展。

  环保行业具有逆周期性和阶段性,我国环保行业正处于成长期。环保行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耗损和污染积累,这使环保行业形成与发展上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当经济增长向中高速发展甚至下滑时,之前经济高速发展所掩盖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并受到重视。另外在经济衰退过程中,政府还将依靠财政投资来拉动低迷的经济增长。此时,具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联性强、具有综合效益的环保产业也将得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带动其快速发展。因此环保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强的逆经济周期性。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迈进的重要阶段,在中长期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寻找环保行业新“量”点: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多且发展呈现阶段性,一个细分领域产业走向衰退的同时,新的环境治理需求会带动新的细分领域的发展。因此我们寻找投资机会时,应该规避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细分行业。另外因为环保行业是一个强政策依赖性的行业,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政策大力支持且正处于成长期或即将进入成长期的细分领域,寻找环保行业新“量”点。我们认为环保未来新“量”点主要是: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背景下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快速提升空气质量,有望成为城市空气治理标配的大气网格化监测行业;市场增长空间大且盈利模式清晰的生物质发电行业(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法律和标准相继出台,行业不断规范且即将进入成长期的土壤修复行业。

  环保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环保产业,主要是指在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治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与服务的行业,相对来说以末端治理的活动为主。广义的环保产业则更强调满足各类环境需求,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中的污染后端治理领域外,还包括中前端的污染预防与控制领域,如能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清洁产品与工艺、废物的循环利用技术等。

  环保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一过程对应环保产业的成长,表现为潜在市场需求的产生—实际市场需求的形成—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环保产业的成长逻辑也围绕着市场需求的演变而展开。影响环保行业驱动因素作用于成长逻辑主线的各个环节,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执行、公众意识、资本要素投入等四类。

  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产业的高度关联性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潜在市场需求情况。经济高速的发展则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制造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染,促使出现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加深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矛盾亟需协调,资源配置亟需结构性的优化,从而催生潜在的环境治理市场需求。

  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执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潜在的环境治理需求,但因为环保产业公益性的特征,这一需求并不等于实际的市场需求,从潜在需求向实际需求的转化就需要有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出台与执行。政策法规标准对实际市场需求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带有引导性和强制性的环保目标得以确立,相应环保任务的明晰会对具体领域的环境治理工作提出要求,而通过执行上述政策,环保目标与任务对应的治理项目才能得以实际落实,从而促进对环保产品与服务的具体需求,实现市场需求的有效转化,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