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1-05 23:23 的文章

全市政法部门主动服务保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高擎法治利剑 护航企业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法治赋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是全市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2019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战略部署,全市政法部门快速响应、积极行动,相继推出系列服务保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措施、活动,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精准保障:法治责任扛在肩

  2019年,市委政法委制定下发《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30条措施,涉及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全市政法部门助力民营企业乃至助力全市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措施。

  “一对一”保障。“重点项目建到哪里、警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全面服务保障重点项目,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建立重点项目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按照“属地为主、分级挂钩”原则,全市各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对600多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分层级挂钩联系。其中,190个省级重点项目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负责挂钩联系。项目较多的,由主要领导和分管治安、刑侦局的领导负责挂钩联系。同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突出治安问题,采取日监测、挂牌督办、限期破案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对一”联系。2019年,市检察院围绕开展“订单式”检察服务、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改进办案方式方法等三方面出台16条工作措施,助力工业发展。市检察院专门开通服务企业热线电话7087100,两级检察院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门户网站均开设服务企业专栏,方便企业反映诉求。两级检察院聘请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担任特约检企联络员,领导班子成员与特约检企联络员建立挂钩联系机制,主动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司法诉求。此外,两级检察院建立涉企司法诉求台账登记制度,对走访、座谈或者信访中发现的企业诉求,逐件登记在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涉企案件受理、流转及办理进程跟踪等工作。2019年5月以来,两级检察院共收到涉企司法线索30件,已办结21件,全部在收到之日后7日内作出程序性答复,在3个月内作出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提供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

  “一对一”服务。漳州中级法院对涉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案件,建立重点案件识别、联席会商和重大事项报告机制,针对涉法涉诉难题组建临时法官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打造智慧高效便民服务平台。市中级法院联合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商会出台《关于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流程规范》,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商事调解室,持续完善企业联络员、调解员和陪审员制度,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引导涉企案件通过非诉渠道解决。此外,开展民营经济服务保障行动,对涉企纠纷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注重提升司法效率,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全面维权:平等保护刻于心

  近年来,全市政法部门始终坚持平等保护,维护企业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坚持规范执法,严厉打击惩治经济犯罪,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019年,全市检察机关着力严惩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向企业收取“保护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犯罪,依法严惩侵害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等犯罪。2019年,漳州市检察机关起诉敲诈勒索、侵占挪用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404人。着力办理涉企监督案件,积极挖掘涉企案件监督线索,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9年,两级检察院共办理涉企刑事、民事检察监督案件73件。着力改进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办案方式,对涉企案件,依法慎重使用搜查、扣押、冻结、拘留、逮捕等措施。

  2019年3月起,全市法院开展以“解纠纷、清积案、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的优化营商环境活动,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漳州中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明确“职业放贷人”认定标准,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市场秩序。2019年4月4日,全市首例适用“职业放贷人”制度的民间借贷案在云霄法院依法宣判,双方签订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约定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有力规制了职业放贷人的诉讼行为。截至目前,审结涉金融机构案件8373件、标的额37.3亿元,助力处置不良贷款近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