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21 16:47 的文章

直面变革:商业保理在合规发展中展现创新活力

直面变革:商业保理在合规发展中展现创新活力

制图:龚甜甜

  即将过去的2019年,是商业保理行业调整变革的关键之年。

  在这一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国商业保理企业迎来调整高峰期,行业逐渐向“严监管、促合规”的方向转型,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商业保理企业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拓展业务细分领域的动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持续深耕。

  监管政策落地 行业处于成长期

  2019年,对于商业保理行业而言,影响意义最为深远的莫过于10月底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这是继去年4月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三类机构由商务部划归银保监会监管后出台的首份“类金融”单个监管文件。监管的落地有利于净化行业发展环境,引导商业保理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更好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外溢风险,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自2012年商业保理企业试点以来,我国商业保理行业连续5年呈现高速发展状态。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商业保理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全国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数量为8261家,较2012年年底已注册企业存量的91家增长了约90倍。

  近两年,随着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行业自身调整,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已由高速增长的初创期进入成长期。2019年以来,随着监管持续趋严,商业保理行业又迎来调整高峰期,仅2019年上半年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就接近前7年的总和。据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排查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2081家,较2018年和2019年年初分别增加4222家和540家;全行业注册资金达8487亿元,较2018年和2019年年初分别增加1117亿元和457亿元,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保理行业整体增速趋缓,但市场基础依旧深厚,发展前景可期。随着监管格局的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的持续出台,保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净化,商业保理公司也将加速回归本源,在服务实体经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降低企业杠杆率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严守合规底线 夯实风控建设

  在过去一年中,业内人士普遍的感受是,整个行业的风险仍然较高,风险爆发较为集中。虽然业内注册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已逾万家,但据商业保理专委会估计,真正开业的商业保理企业约为2400家,行业内仍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空壳企业”“失联企业”“僵尸企业”等非正常经营的企业。

  为了及时和妥善处置行业内的风险隐患,2019年,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开展对辖区内商业保理公司的清查工作。《通知》称,目前,我国商业保理企业数量过多且良莠不齐,当前应以消化存量、整顿乱象和规范秩序为主。在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出台前,原则上暂停商业保理企业登记注册;对于有必要新设的,地方金融监管局要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形成一致意见。

  而就商业保理业务经营的风险来看,有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实际上,商业保理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贸易欺诈风险,比如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出现的“萝卜章”“假合同”问题,会给保理公司带来不小的业务风险和损失。此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化和业务模式趋于多样化,一些保理公司存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短板也开始显露出来。

  对此,商业保理专委会主任韩家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全面升级的大背景下,商业保理公司需严守合规底线,切实加强风险管理。从内控的角度而言,保理公司需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业务、风控、法务等部门的沟通协同,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从业务布局的角度而言,保理公司则需坚持产融结合和专注细分领域,以集团内部产业链、自身熟悉且能够掌控风险的业务为主。

  深耕细分市场 加力科技创新

  尽管商业保理行业增速已明显放缓,但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积累,国内保理市场基础依然深厚,商业保理公司围绕服务供应链条上的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加力科技创新,朝着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方向迈进。

  商业保理业务是供应商将其基于真实交易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保理企业,由商业保理公司为其提供保理融资、销售分户(分类)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非商业性坏账担保等服务。实践表明,只有专注于细分市场和垂直领域的商业保理公司,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