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04 11:38 的文章

创新驱动能源变革——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召开

以“创新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

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平价化进程,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持续向前发展,是当下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以解决资源环境挑战、从根本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已启动,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成为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

提质增效持续突破

随着风电、光伏行业即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可再生能源提质增效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郑声安表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开发利用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其中,在风电领域,陆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居全球第三。

对于光伏行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介绍,今年1-10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761万千瓦,累计装机1.92亿千瓦。“目前在太阳能资源较好、具备接网和消纳条件地区的部分光伏电站可以实现去补贴,”她表示,降低技术成本和非技术成本是实现全面平价的两个抓手,缺一不可。

除风电、光伏外,光热发电作为集发电和储能于一身、调节特性良好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也取得了较大突破。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孙锐介绍,当前,光热发电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备和材料等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部分企业成功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光热发电项目的建设中。他表示,聚光储热发电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新途径,在消化我国煤电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谈及可再生能源的长远发展,时璟丽认为,“十四五”将是可再生能源进入后补贴的时代,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更多从应用模式、商业模式、体制机制上直接融入电力系统时期,更是为其后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打下重要基础的关键阶段。她提出要探索建立多元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应用模式”,目前在城市的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张家口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到长治市能源创业创新产业园,都是多种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而以往被称作“煤都”的大同市,也在这一转型思路下成为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大同‘风大光足’,新能源资源丰富,目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装机45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的32.2%,”大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建军表示,将立足绿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对标国家战略制定大同能源革命时间表和路线图,未来的大同,积极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当前,能源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正在形成,智慧能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同时,能源结构的加速优化升级,清洁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也对能源的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柴高峰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的大幅提升,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整合源网荷储调节资源、满足互动需求、提质增效、塑造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柴高峰看来,未来,电力供需双向互动将广泛存在。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促进互动方式多样化、互动程度深入化;另一方面,需求响应进一步扩大范围,需求侧竞价将大规模展开,用电权交易、负荷调度、含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将逐步试点、稳步推进;此外,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用电将呈现发电主体与电力用户融合交互的特点。

能源与新兴领域融合发展的布局,在业内已有诸多尝试,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中国电建已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四年多的探索。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姚强介绍,中国电建为积极响应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大数据战略,于2014年正式启动《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工作,尝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助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