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水利工程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枯水期围堰合拢
景德镇在线讯(特约通讯员 汪涛)2019年,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抢抓项目、上好项目、大干项目,不断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保障。
重大工程下闸蓄水,防汛抗旱效益凸显
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项目之一的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于2019年4月首次下闸蓄水,在防汛抗洪、抗旱救灾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4月-7月中旬,通过对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先后70余次启闭闸门,调节洪水下泄流量,成功应对昌江流域出现的5次洪水过程考验,有效保障了上游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大减轻了下游景德镇城区防洪压力,充分发挥了枢纽工程削峰错峰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了洪涝灾害损失。进入8月份以后,我市持续出现历史罕见的晴热少雨天气,上游来水大幅减少,江河水位偏低,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得益于精确研判、科学蓄水,浯溪口水库存蓄了5000多万立方米的珍贵水源,通过合理调控水库下泄流量,全力保障了下游樟树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供应,可保证在无有效降雨情况下满足50天的用水需求,确保了景德镇城区居民用水安全。
生态工程顺利开工,千年瓷都更加美丽
我市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改革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瓷都。9月30日,计划总投资4.51亿元的景德镇市水生态文明“一号”工程、全市“双创双修”重点项目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0月12日,工程一期枯水期围堰顺利合拢,完成土方填筑3.3万立方米,厂房基坑及坝基开挖3.5万立方米,右岸岸滩钻孔231孔,高喷灌浆183孔,高边坡挂网喷护700平方米。预计2021年4月完成拦河工程,正常蓄水位26.5米(黄海高程),相应库容2840万立方米,抬高昌江景德镇城区段水位形成水面景观,增强市民亲水性,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千年瓷都城市形象和品味,拓展发展空间和投资环境。
安全工程加快实施,水旱灾害防御有力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水利工程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对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有效减少洪涝干旱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我市着力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水系连通项目,加快实施乐平市磻溪水(双田段)综合治理工程、安殷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车溪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浮梁县桥溪水水系连通项目。全力抓好重要堤防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乐平市魁杨联圩、续湖联圩、塘西联圩等3条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和11座列入中央投资计划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尽快开工建设全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工程乐平市镇桥涝区、碧湾重点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大力抓好山塘整治,采取先建后补等形式,尽快完成30座山塘整治项目,完成总投资489万元。全面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已投入资金7119万元,修复水毁工程636 座/处,其中修复堤防(护岸)250处、水闸32座、水文测站2处、排涝泵站4处、其他水利设施348处。
民生工程惠及百姓,水利扶贫持续升温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2019年,市水利局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中贫困人口安全用水有保障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用上卫生、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全市年度计划投入713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2处,解决3348名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达11.09万人。市水利局加强督促协调,各县(市、区)水利部门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对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的已建供水工程进行改造、配套、升级、联网,适当新建供水工程以及采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等措施,解决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实现“十三五”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标任务,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均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070万元,22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开工,完工17处,供水受益人口9.21万人,其中29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