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26 13:36 的文章

套路满满的螃蟹券:价格乱、提货难、赔偿难(2)

  不仅重量缩水,如果消费者遇到死蟹,还得面临赔偿难的尴尬。由于大闸蟹是生鲜食品,商家在销售时普遍承诺会对死蟹进行赔付。但在赔付过程中,商家在售后渠道、理赔流程上设置过于繁琐,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天猫某品牌大闸蟹店铺,一些消费者被直播带货吸引而来。一位“d**y”消费者购买了3688型蟹券,提货后发现有死蟹,就遭遇商家百般刁难,最后不得已放弃理赔。

  消费者“1***销”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买的页面上清清楚楚写着公蟹四两母蟹三两,收到全部只有一只带绳公蟹勉强四两,母蟹不到二两。卖家居然想要按重量退9.5块,但三两的母蟹和二两的母蟹是一个价格吗?”

  对于经销商的套路,邓先生建议市民在选购礼券时不要一味贪便宜,要选择赔付规则明确的商家。他举例,如果有详细说明死蟹数量如何折算退款金额,缺重达到何种比例可以退款,理赔图片如何拍摄的商家,相对来说,这种商家是可以信赖的。

  蟹券满满都是套路如何破局

  第三方强监管+行业自律规范发展

  对于蟹券销售的乱象,水产业内人士邓先生直言都是行业发展太快,管理制度没跟上造成的。

  他认为,破解蟹券行业乱象只需要抓住“牛鼻子”,建设一个第三方平台来进行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蟹券核销后的销售资金拨付比例即可。

  “建立一个蟹券统一提货平台,蟹券核销后,按比例拨付资金,商家发货后再拨付一定比例资金,直到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平台再支付尾款。”

  律师刘进也认可邓先生提出的建立统一提货平台建议,认为于法有据,有利于发挥第三方平台的主体责任。

  刘进认为,蟹券资金按阶段分比例拨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可以履行职责,把相应的沉淀资金用于消费者的赔付。

  同时,针对大闸蟹“缩水”问题,邓先生建议可以参照《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自律公约》,对大闸蟹的规格大小、绳重等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也设立相应的行业规范,共同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