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化工企业绿色逆袭!青岛海湾集团借搬迁转
海湾化学苯乙烯装置区。
海湾精细化工
青岛碱业打通全产业链实现零排放。
海湾新材料将危废变“宝贝”。
■写在前面的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指出的,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环境问题背后的结构问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经过全市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青岛的生态环境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建设美丽青岛是百姓最关切的民生课题之一,需长期持续发力,更需各方凝心聚力,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企业也应共同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走上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之路。即日起,半岛全媒体推出特别策划——“绿色发展 绿动青岛”,关注绿色发展的“青企样板”,解码绿色生产与高质量发展的“奇妙化学反应”。
□文/图 半岛记者 韩小伟 娄花通讯员 王诺
浓浓的黑烟、刺鼻的味道……提起化工行业,不少人会联想到“污染”二字。实际上,青岛的化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早已实现绿色发展。
青岛海湾集团前身是青岛市化工局,历史上的青岛化工在业界享有“上青天”美誉,成为青岛化工的亮丽名片。2010年9月,海湾集团顺应青岛区域布局调整大势,以“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为指导,启动了整体搬迁转型,拉开了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序幕。历经近9年艰苦奋战,海湾集团完成了在西海岸董家口和平度市新河镇“一南一北”两大园区的全新布局,新旧动能成功转换,走到了国内同行业转型调整的前列。
杜绝汞排放,废水、废气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减排、余热变宝再利用……这家老牌化工企业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涅槃”,走上了绿色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8年,海湾集团历史上首次迈入“100亿俱乐部”,年销售收入达到109亿元。近日,海湾宣布“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在2018年完成百亿销售收入的基础上,2022年达到200亿元,2025年突破300亿元”。数字,彰显了海湾集团赶超标杆、向国际一流企业跨越的底气。
连日来,半岛全媒体记者观察团先后走进海湾集团的四大厂区,解码由绿色、低碳、环保引发的“连锁反应”。
◎关键词:搬迁升级 ◎探访地点:海湾化学 “贵客”驾到,苍鹭“恋”上化工厂
如果你想了解老牌化工企业的今非昔比,第一站必须到董家口经济区的海湾化学园区看一看。在这里,原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青岛碱业等数家上下游有关联、可以进行原材料互供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集约发展,实现运行管理、配套服务、生产运行、办公场所等一体化资源共享,在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方面成效显著。
很多人谈“化”色变,但如果你来到位于董家口的海湾化学看看,就会发现原来化工企业也可以如此绿色、环保,甚至能经常吸引美丽的苍鹭来光顾。走在园区,能看到大型的景观池,里面池水清澈,绿草相映,如果不是附近静置的几个大存储罐和高低塔装置,你可能会觉得这完全不像一个化工园区。而这样的环境,让苍鹭恋上了园区的景观池。苍鹭,又称灰鹭,属大型水边鸟类,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
企业间“互补”让生产循环起来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是更早之前的青岛化工厂,始建于1947年。”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说,1999年,青岛化工厂改制成立海晶化工,生产聚氯乙烯、烧碱、液氯、盐酸等十几个产品。2010年,海晶化工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奠基。
对于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化学”)来说,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6月,海晶化工更名为海湾化学;9月,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入海湾化学。在更早的2016年7月,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偏硅酸钠装置转让给海晶化工。
至此,原本各自独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三家企业聚集到了同一个园区。海晶化工生产的烧碱是东岳泡花碱生产偏硅酸钠的基础化工原料,而青岛碱业苯乙烯装置所需的原料乙烯也是海晶化工生产氯乙烯的基础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