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29 15:14 的文章

上交所:将积极实现与更多境外资本市场的互联

 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 | 推动高水平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滞

上交所发布

资本强国梦

“开放融通篇”

1949-20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29周年。在过去的29年里,上交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所中重要的一员,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越来越吸引世界各国投资者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交所把握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积极推动各项国际业务进程,探索提升国际化程度,资本市场双向对外开放硕果累累,不断迎来全球瞩目的“高光时刻”。

01

加入国际主流指数

——上交所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境内A股市场的发展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境外投资者持股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MSCI、富时指数、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流指数先后将A股纳入,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资本市场代表之一。

从2012年起,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上交所开始致力于推动A股纳入主流指数的相关工作。2017年6月20日,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2018年5月31日,226只A股股票被正式纳入,纳入比例为2.5%。2019年3月1日,MSCI宣布将把中国A股纳入因子增至20%。目前,经过两次调整,A股在MSCI指数中的纳入因子为15%。

2018年9月27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2019年6月24日,纳入正式生效。2019年8月24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5%,该变动于9月23日正式生效。

2019年9月8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将1099家A股上市公司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该调整于9月23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A股已被国际三大主流指数全部纳入其标的范围。

02

交易所互联互通

——连接上交所与世界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沪港通的开通是交易所间通过技术连接实现互联互通的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上交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步伐。沪港通开通后,上交所持续完善优化相关机制和制度安排,取消总额度、扩大每日额度,推出沪港通北向看穿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截至2019年8月31日,沪港通总交易量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约为136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合计交易金额近9.8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约为88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合计交易金额约为5.3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约为48亿元人民币。

2019年6月17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沪伦通下首只全球存托凭证(GDR)产品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沪伦通西向业务正式通航。启动沪伦通是落实习总书记访英成果和推动中英金融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宽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促进中英两国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增强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也是继沪港通后又一个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标志性项目,是不同时区下交易所之间开展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创新开放。

除沪港通、沪伦通之外,上交所还在积极探索与其他交易所的创新合作模式。2019年6月25日,中日ETF互通项目正式开通,4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中日ETF互通是拓展中日资本市场的务实合作,开辟了交易所间互联互通的新模式,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截至7月31日,东向上交所四只产品交易较为活跃,日均成交4293万人民币,市场流动性较好;西向日交所四只产品整体交易平稳,产品规模略有增长,尤其是三菱华安180ETF,资产规模增长幅度较大(增幅68.75%)。

03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业务的使命与责任

为深化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于2017年10月发布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作为上交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纲领性文件,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前提,统筹部署各方面、各阶段的工作,有效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合作与交流。

2018年3月,为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上交所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券试点的通知》,加快“一带一路”债券个案推进工作,建立“一带一路”债券板块。截至2019年8月31日,上交所已受理“一带一路”债券21只,受理规模892亿元,其中已发行13单,发行规模173亿元,募集资金均用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