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11-19 09:57 的文章

大公国际总裁应海峰:评级行业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行业将加速洗牌

大公国际总裁应海峰:评级行业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行业将加速洗牌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11月18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应海峰在“双循环格局下实体经济发展与债券评级论坛”上表示,传统的评级产品在揭示风险时,存在预判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这与市场和投资人的要求相去甚远。评级行业正处于变革变局时代。2020年应该说是中国评级行业的一个元年,出现了三个积极变化。

三个变化

应海峰称,中国评级业第一个变化是明确了评级行业的监管原则。2019年11月公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是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是业务管理部门,评级行业形成了“央行+业务管理部门+行业自律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明确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评级行业正式迈入统一监管时代。监管的统一,保证了市场竞争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有利于监管发挥合力,为评级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变化是评级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高。2019年7月,中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第一条举措就是海外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标普和惠誉已先后于2019年和2020年获准在我国开展评级业务,穆迪也具备了控股国内评级机构的资格,我国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国际主流评级机构的进入将给评级行业带来“鲶鱼效应”。

应海峰称,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每一次引进“巨人”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行业的发展。

第三个变化是信用评级揭示风险能力的提升。首先,从评级行业广泛使用的利差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评级行业信用等级被市场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根据统计,2016年以前,中国评级行业的评级结果还存在级别区分度不明显、经常出现高低倒挂的情况。但从2017到2019年,AA、AA+、AAA之间已出现了利率分层,高等级债券更容易获得低利率,证明中国评级行业的评级结果已经逐步被市场认可。

评级竞争加剧

应海峰说,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评级产品在揭示风险时,存在预判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这与市场和投资人的要求相去甚远。评级行业正处于变革变局时代,大公国际感觉到评级行业将发生以下重大改变。

首先,评级行业竞争格局将日趋白热化。据了解,目前,评级行业已经实施备案制,行业壁垒被打破,最新数据显示,57家评级机构已经在人民银行完成备案,在证监会完成备案的评级机构也提升至9家,很多新面孔进入了市场竞争。标普、穆迪这些“巨人”的进入,目前还无法准确判断他们在中国评级行业发展历程中具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此时,监管也在征求意见取消强制评级,这一改变是符合国际规则的,但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对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中国评级行业很有可能由此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促使整个行业加速洗牌。

其次,应海峰称,在竞争格局加剧的同时,评级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前,在中国刚性兑付和利率管制的时代背景下,评级机构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而在今天,随着刚性兑付和利率管制被打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市场,市场对评级服务的需求真正诞生了,这些来自市场的呼唤会对评级行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机遇。

第一,监管机遇。监管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已经形成了统一监管模式。首先,监管确保了评级行业竞争在一个规范的环境中进行,不至于出现过分的恶性竞争。其次,监管机构对评级行业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评级行业的报告增加公信力,更有说服力。这反而有利于评级行业建立适当的市场地位,有助于评级机构进一步的市场开拓。最后,监管框架的确认和监管条例的明晰,为评级行业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二,中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提升了投资者对评级的需求。

第三,对外开放给评级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在全球评级市场中,中国评级机构还没有话语权。我们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了解海外市场,同时海外市场也需要了解这些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越来越多海外企业尤其是不太知名的海外金融机构希望通过评级机构让中国市场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分享中国发展的大机遇。这是中国评级行业国际化的可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