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11-10 14:36 的文章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已经公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就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不久,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议于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具有更广泛代表性的新一届建材行业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建材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厘清我国建材行业新时期的奋斗目标、任务、路径和方法,《中国建材报》社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从各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您如何看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阎晓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共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这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份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未来福祉,更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作为这一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规划《建议》通过9个方面的具体描绘,勾勒出一幅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为“大国基石”的建材行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抓手。建材行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总体要求,对“十四五”、二〇三五年乃至二〇五〇年第二个百年行业发展进行统筹谋划、深入研究,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为建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内涵、新思路、新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指引。我国建材行业经过70年发展,在几代建材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建材产品产量都已先后跃居世界首位,部分产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建材行业巨大变化和成绩的取得,一定程度上有与行业自身纵向发展相比较的因素,有来自人口红利和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拉动的因素,也有行业充分运用后发优势的因素。

记者: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您准确把握建材行业发展规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出“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建材行业新理念、新目标,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您能否为我们深入解读“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内涵和意义?

阎晓峰:
社会是进步的,技术是不断迭代的,这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因此,要客观认识、评价和审视建材行业发展形势、发展水平和内在价值,要同人类科技进步发展同行,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服务人类健康美好生活需求。因此,提出“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建材行业新理念、新目标,不是单纯的方法论,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解读。在建材行业,水泥、玻璃这些传统领域也好,或者是正在崛起的新材料领域也好,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终极目标仍然是“宜业尚品、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