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万箱问题坚果流出,千亿市场亟待规范
日前,“10万余箱问题坚果流入市场”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据央视财经报道,有消费者在网上花费126元购买了2盒国内某网红品牌的坚果,发现味道不对劲,于是选择报警。
警方在对网店展开调查后,于今年6月查处制假窝点。根据发货订单计算,犯罪嫌疑人以50元左右的价格,先后销售坚果共计10万余箱,300多万袋。
根据相应的打码视频素材,此次被假冒的网红品牌被大众指向了沃隆坚果。
8月5日和6日,沃隆坚果分别在其官方微博以及公众号上发布了致消费者的一封信,指出其打假办此前一直积极配合相应的调查工作,并提示消费者购买时要认准正规渠道。
8月6日下午,沃隆每日坚果所属的青岛沃隆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假冒产品对其品牌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是打假工作还是必须要做的,牺牲一段时间的品牌名誉,希望能换来后面良好的市场环境”。
网红坚果牵出大案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2019年12月底,家住浙江海盐的姚先生,在网上以126元的价格购买了2盒某网红品牌坚果,这比他以前在线下超市购买的同款坚果要便宜一半。
原以为是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买回来一尝,才发现味道不太对劲。网上购买的坚果味道与以前购买的坚果口味相差甚远,姚先生怀疑他买到了假货,于是选择报警。
据称,海盐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受案后,立即将样品送去沃隆坚果食品有限公司。经鉴定,商品为假冒产品。随后,其对网店展开调查。今年6月,警方查处制假窝点,查处假冒坚果产品1000多箱,原材料2吨多,生产设备十余套,现场环境极为恶劣。
根据发货订单计算,犯罪嫌疑人以50元左右的价格,先后销售坚果共计10万余箱,300多万袋。整个案件案值达到1000多万元。这些假冒产品不但在重量上缺斤少两,而且霉菌数量相较正规产品超标了10倍多。
《国际金融报》记者翻阅资料后注意到,这并非沃隆首度遭遇假冒。据《姑苏晚报》今年5月底报道,常熟警方寻迹追查,从一袋小小的坚果入手,牵出一个跨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产业链,相关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当时,涉及的品牌即为沃隆。此外,青岛当地媒体也曾报道过类似案例。
对于此次的最新案件,沃隆方面高度重视。“近日,央视媒体报道假冒沃隆每日坚果牵出了大案,涉案价值高达1000余万元。媒体报道一出,引发社会大众广泛关注与热议。随后,经我司打假办公室确认,从2019年12月,我司打假办收到消费者提供的举报线索后,一直积极配合并协助警方进行调查,经过我司打假办工作人员与警方数月的大规模搜查,最终成功抓捕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10余人。”在致消费者的一封信中,沃隆方面这样表示。
其还称,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沃隆坚决抵制造假售假行为。未来,公司也会继续加大相应资源投入,协助警方进行打假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事实上,此次假冒事件也给沃隆的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不敢买了,害怕买到假的。”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直言。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告诉记者,类似的产品造假从根本上还是食品安全和监管的问题,不光是坚果类,也包括整个休闲食品行业。“像沃隆的每日坚果,作为网红产品,分享性强传播快,从销售量和价格水平上看,易成为不法分子造假的对象。而出现此类假冒问题,也容易对企业及品牌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沃隆的官方公众号上,其当前已经拥有防伪查询功能。沃隆方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防伪验证其一直都有,但在去年临近年末时公司已全部停止了此项功能。“因为(我们)发现假冒产品也伪造了一个假的防伪查询平台,整个验证流程跟我们一模一样。有消费者买到假货,在假平台上验证成功但产品吃着口感不对来投诉,我们才发现这个问题”。
沃隆该名负责人表示,当前的防伪入口是年后改进后更新的二代防伪,在部分渠道测试使用,后期优化完毕会在全渠道投入使用。
据称,目前,沃隆公司打假办公室有10个人,一年投入费用400万元左右,包括防伪生产设备、系统的投入和人员费用。“制假售假太猖獗了,如果可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在事情处于可控范围内时,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赶紧解决,不然长久下去对品牌声誉影响更大,现在我们打假办同事还在外地跟警方一起蹲点”。
千亿市场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