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09 10:16 的文章

三年补短板工程“大考”交卷 湖北勇缚“暴力梅”

三年补短板工程“大考”交卷 湖北勇缚“暴力梅”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湖北 正文 来源: 湖北日报 时间:2020-08-09 10:0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通讯员熊渤王晓

  8月6日,来自省水利厅与省应急管理厅的两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4日,今年汛期全省水利设施发生险情52处,而在2016年,仅江河湖堤就发生溃堤、管涌等险情600多处;今年全省洪灾损失255亿元,比2016年的750亿元大为减少。

  治鄂先治水。2016年大洪水后,我省实施水利三年补短板四大工程,建成之时就遭遇了今年的“暴力梅”。事实证明,这些工程经受住考验,交上了圆满答卷。

  在胜利中保持清醒头脑。我省今年防汛抗洪虽然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在主汛期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不足与软肋,将我省水利剩余短板尽快补长,迫在眉睫。

  建成即遇“大考”

  2016年的罕见洪涝灾害,曾给湖北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痛定思痛,洪水过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水利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投资170亿元实施“四大工程”:新建12座重点外排泵站,加固梁子湖、洪湖、汈汊湖等五大湖堤,治理汉江等14条入江支流,除险加固1280座小型病险水库。

  为了让工程尽快上马,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一年内就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审查审批。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行业分级负责制,发改、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及时分解下达投资。水利部门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实行半月一推进、一月一调度,对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履职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约谈,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经过3年紧张施工,到2019年底,四大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全新的战洪物理“拼图”大体完成。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迫使部分收尾工程停工。

  疫情之中,未雨绸缪。4月,全省仍处在严格封控的时刻,我省优先安排多个水利工程提前复工。

  抢抓工期,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四大工程全部完工,1280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完毕。

  进入6月中旬,一轮轮大洪水考验接踵而来。

  “四大补短板工程大幅提升了我省防汛排涝能力。”省水利厅副厅长焦泰文介绍,螺山等12处重点外排泵站,新增排涝能力750.4立方米每秒,重点排区排涝能力增加一倍;汉江等14条重点入江支流治理工程,新建加固河堤2050公里,加固护坡549公里,疏浚河道205公里,防洪标准普遍由不到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洪湖等五大湖堤加固已完成主体工程,共加固湖堤356公里,新建穿堤涵闸等建筑物204处;1280座小型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恢复库容2300万立方米,年新增供水能力1750万立方米。

  四大工程个个顶事

  今年的“暴力梅”,长达43天,比正常年份多17天,梅雨量637毫米,比2016年多109毫米。

  大水之中见真经。

  “今年洪水比2016年大,但全镇没有大的险情,鱼池、稻田基本没有受灾。”洪湖市螺山镇镇长李克贵说,这是补短板带来的直接效果。

  洪湖市和监利市是典型的水窝子地区,承担该区域排涝重任的螺山泵站始建于1973年,设备老化,排涝能力不足。2014年、2016年等年份,两地多个乡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2016年,监利市290多万亩农田一半以上受灾,洪湖螺山镇仅鱼池就有3000亩被淹。

  2016年后,我省拆除重建螺山泵站。“新螺山泵站排涝能力达198立方米每秒,比旧泵站增加一倍。”站长舒勤和介绍,截至8月2日,泵站持续运行53天,抽排洪水9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洪湖水位。

  李克贵介绍,2016年螺山镇内24公里洪湖湖堤全线加筑子堤,周边多个乡镇派劳力支援;今年全镇无大的险情,防汛人员富余,还派出300多人支援相邻的新滩镇。

  “事实证明,四大补短板工程个个顶事,都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省水利厅厅长周汉奎称。

  五大湖湖堤长期高水位运行,均经受住考验,2016年大洪水时险象环生的窘境得到彻底改变;新建12处重点外排泵站累计抽排22.9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区域内涝压力;14条入江重点支流中8条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加固后的堤防未发生较大险情;1280座除险加固的小水库,不仅未出现险情,还蓄水1.61亿立方米,既削峰拦洪,又为后期抗旱储备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