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标准
食品行业、消费圈、资本市场对这一创新产品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2019年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股价一度飙升至239.71美元/股,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也推出了植物肉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植物肉也成为一个极具热度的话题,国内的食品企业金字火腿、百草味等也先后表示,与杜邦公司合作生产植物肉产品。
为什么植物肉如此受追捧?在中国市场也能迎来强劲发展么?植物肉的技术壁垒有多高?食品企业在科技与市场的钟摆中如何布局?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受FBIF2020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主办方邀请,专访了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业务(平台)亚太区总裁李永敬博士,听取他对植物肉行业的见解以及杜邦的规划。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业务(平台)亚太区总裁李永敬博士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植物肉火了 合作伙伴更积极了NBD:我们注意到,国内的食品公司如金字火腿、百草味都曾公开披露,与杜邦合作生产植物肉产品,很多企业也纷纷推出植物肉产品,你怎么看植物肉的全球市场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李永敬:去年以来,美国Beyond Meat的植物肉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比较多的关注,而杜邦的植物肉产品研发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熟的技术,植物肉市场能火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第一,我们在行业中这么多年的呼吁,人类饮食对脂肪摄入太高,应该有更健康的饮食,植物肉市场在美国能火爆,令我们行业内人士非常兴奋。
其次,热衷于环保的人士也对植物肉产品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因为饲养牛等动物造成的污染问题值得关注,同时基于对动物的保护,很多动物保护主义人士更偏向素食。
最后,从投资的角度来看,Beyond Meat上市后股价飙升,虽然后面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投资人对这块市场还是非常兴奋的。
我认为植物肉在中国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首先中国人吃素食的多,其次,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问题、环保问题。目前,植物肉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杜邦在中国有很多合作伙伴,可能今年年底到明年的时候,有一批做植物肉的企业会起来,现在大家还处于准备阶段。
NBD:目前杜邦在植物肉产品研发上处于何种状态?杜邦和合作伙伴是怎样的一种合作形态?在植物肉市场火了之后,合作伙伴有怎样的变化?
李永敬:杜邦是一家B2B企业,不直接接触终端零售,主要做上游,制作拉丝蛋白,为企业提供配方。把拉丝蛋白做成各种植物肉产品,需要很多原料和配方,合作伙伴可以从杜邦拿到各种植物肉的产品,类似饺子馅等原料性质的产品。如果合作伙伴有能力开发自己的终端产品,我们会做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一起将产品最终开发出来,如果合作伙伴没有能力开发自己的产品,我们可以帮助合作伙伴研发出最终的产品,不过合作伙伴需要自己找供应链生产。
植物肉火起来之后,合作伙伴比之前态度更积极,而且他们也意识到技术壁垒的重要性,刚开始大家觉得挺热闹,对市场要求也不是特别清楚。植物肉在美国市场大火之后,他们才慢慢知道,植物肉产品要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欢迎,还是要过技术关,也就是说做的东西一定要好吃,才会有市场。
而如何过口感关?这就需要很强的技术合作伙伴,能将好产品一块研发出来。所以大家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会非常高,同时,大家也意识到消费人群的重要性,植物肉产品更聚焦于关注饮食健康、热爱环保、有动物保护意识的消费人群,消费市场偏高端,不是以“省钱”为目的的经济型产品。因为当前植物肉的生产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定位偏离,也是很难成功的。
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标准NBD: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事业部在产品研发费用上投入如何?植物肉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食品变革的力量,你怎么看食品行业未来在科技领域的投入?
李永敬:在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创新,不断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2019年的收益为61亿美元。我们非常重视科研投入,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研发和应用中心,拥有超过1400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本土解决方案,申请了150多项专利技术。凭借独有的研发能力和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一直是行业创新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