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休理想测试一下你与职业的关系
退休后打算怎么过?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冷场的话题,不但每次都能成功让所有人兴奋起来,还会迅速形成各种同盟,让大家互相许下余生。
退休计划和爱情很像,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独一无二,核心却都差不多。退休梦多数为如下三种:田园种地,周游世界和开咖啡馆(含开面包店、开书店),都是补偿型——恶补被生存胁迫的职业生涯里那些不得自由的遗憾。
直到上周,“老三样”退休计划在新朋友老鹏那里被打破:他的理想是退休后卖房子!问题是他当下就是一个“卖房子的”,曾经是个经纪人,如今管理着几百家加盟店。卖了20年房子,还没卖够?在那天晚上对老鹏的集体采访中,我们从三段故事中理解了他:他卖房最高金额一单是一套500多万的独栋别墅。整整三个月,老鹏带着客户看了50多处房子,一路上交换了很多人生看法,达到惺惺相惜的地步,然而直到签完合同,他对客户的个人情况却几乎一无所知。虽然老鹏估计这位客户是建筑行业的老板,他总是穿着方便随身的棉麻质地衣服,蹬一双板鞋,但至今老鹏对更深入的信息也丝毫不好奇:“服务是一个探访客户内心的过程,当你已经走进他心里了,还需要那些外在信息干吗?”
第二个故事关于老鹏卖自己的房子,他家窗外有个30平米的小院,一棵枣树、一棵樱桃树。这房子卖得比周围同品类高出不少,为啥?因为老鹏用5分钟讲完了房屋基本情况后,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讲述小院里的故事:你知道窗外这棵樱桃每年从哪天开始发芽?一个春天能结多少?秋天打枣的时候,孩子们那都乐成啥样?院子外为啥有一排凳子……没悬念,在老鹏和客户一起深深沉浸在枣树和樱桃树的故事里两小时后,客户决定签下合同。
体会到了?在卖房这件事上,老鹏收获的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收入、升值的机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满意。忽然明白,对“退休理想”的回答,其实能隐约看出一个人和他的职业相爱还是相杀,被营养还是被消耗。连岳曾评论职业状态的三种境界:苦、持、道——工作这件事违背人性的好逸恶劳,觉得苦太正常了,能让工作不再是外在的压迫与侵入,从“肉中刺”干成“肉中骨”,是圆满了自己。
最后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这“肉中骨”的感觉。那是老鹏的前辈,某房屋中介大品牌创始人,前辈已移居国外,但一落地他就重操本行:帮中国人做房屋中介。说起前辈,老鹏露出了景仰:“他有个大屋子里装满了名牌包,都是打折季买的。客户上门,先挑一只包表达来自同胞的欢迎;然后他开着跑车带满心欢喜的客户看房子;交易成功问多少中介费,他说随便给,但结果,往往客户回馈他的比中介费要高很多……让他开心的不是给的钱多,而是被赞赏了的满足感。”
故事听到这里,很羡慕老鹏,职业里的“没干够”和感情里的“没处够”,都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