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三: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逆势上扬
近日,深圳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总值达到12634.30亿元,实现了0.1%的正增长。面对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双重冲击,深圳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从一季度的负6.6%到上半年的正0.1%,实现惊天“大逆转”,这到底有什么秘诀呢?新华社记者对此从企业和产业视角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系列报道。
深圳上半年经济“逆势增长”揭秘系列报道之三:
逆势飞扬: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按下“加速键”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许多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疫情阴霾下“一抹亮色”。深圳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镇,在年初出台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若干措施》的推动下,迈瑞、华大基因、康泰生物、信立泰、海普瑞等一批知名龙头生物医药企业,在疫情中勇当“战疫”先锋,实现“逆势飘红”。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80.96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2%,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
一、生物医药巨头乘风破浪!上半年盈利飘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大型生物医药积极参与“抗疫”,在为全球提供高质量医疗物资的同时,业绩更是再创新高。上半年,排名前十的迈瑞医疗等龙头企业实现增加值84.34亿元,同比增长21.6%。
疫情出现以来,国内外市场对抗疫医疗器械需求量暴增,深圳生物生药企业纷纷抓住机遇拓展市场。作为深圳医疗设备生产企业龙头的迈瑞医疗,及时抓住机遇,其生产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便携彩超、移动DR在疫情期间不断拓展全球市场,紧急研发生产的新冠抗体试剂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青睐,公司品牌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大幅度上升,在高端市场也实现了较大突破。其国内订单中,监护仪增长70%,呼吸机增长超过4倍;国际订单中,2季度单季度呼吸机增长超过8倍,输注泵增长接近2倍。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吴昊透露,自3月初开始,疫情蔓延全球多国,迈瑞医疗收到来自超过100个国家的抗疫设备需求,目前发往海外的医疗设备超过10万台。同时,受到疫情期内营销推广和差旅减少的影响,经营业绩呈现健康良好的增长态势。上半年,迈瑞医疗逆势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预增”,预计营业收入为98.47亿元-106.67亿元,增长20%-30%;预计净利润32.69亿元-35.06亿元,增长38%-48%。
病毒检测产品是全球抗疫中最为重要的医疗产品,深圳以华大基因为龙头的企业相继推出病毒检测产品,支援全球抗疫的同时做大自己。华大基因作为首批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生产企业,凭借快速检测、灵敏度高、高特异性、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迅速抢占国内外市场。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其生产的病毒检测产品相继取得欧盟自由销售证书,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日本PMDA认证,澳大利亚TGA注册,新加坡HSA临时授权和加拿大卫生部认证等多个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5月11日,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目前,华大基因RT-PCR检测试剂盒日产能已达到200万人份,可以满足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订单。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40亿元-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09.73%-232.96%,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1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72.83%-723.35%。
二、跨界演出的口罩新贵!迅速占据全球口罩生产鳌头!
以比亚迪、南玻为代表的深圳制造业巨头,迅速把握疫情带来的市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的制造强项,果断转型口罩等生物医药物资生产,在短时间内崛起为医药物资行业巨头。目前深圳在产18家口罩企业生产线超过260条,口罩产能每天超过6000万只,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基地。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防护需要,我国的口罩需求量大增,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深圳一些制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转型比亚迪作为汽车行业巨头,拥有着丰富的制造业工艺设备和富有经验的员工,转行做口罩当然也拥有着良好的基础。2月8日,比亚迪宣布跨界生产口罩和消毒液,消息一经传出着实让不少国人大吃一惊。从2月17日比亚迪口罩真正实现量产,到3月12日达到日产500万口罩的巨量,比亚迪成功的斩获了一个新的全球之冠——全球最大的口罩供应商。比亚迪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比亚迪口罩日产量已达5000万只,未来将会继续补充国内及海外市场的口罩缺口提供助力。一季报显示,在造口罩副业上大展拳脚的比亚迪电子,一季度盈利6.57亿元,同比增长了69%。预计上半年比亚迪电子净利润增长不低于280%,净利润不低于2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