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8 10:37 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题: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又特别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各地正着力发展现代种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绿色转型……中国人用沉稳有力的双手托起中国碗,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4)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查看土壤情况(6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 摄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2)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光明乡完成备耕整地工作后等待耕种的玉米地(4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3)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在山西省运城市杂交小麦创新基地,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在查看杂交小麦长势(5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 摄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7)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7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