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半年潜力何在?迟福林:释放内需赢得主动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曲源)近日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经济下半场已开启,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怎么看?我国经济潜力何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时指出,在应对变局中,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韧性,防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点开始逐步形成,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良好的复苏态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抢眼
强国论坛:您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有哪些亮点?上半年经济形势呈现了什么特点?
迟福林:在应对变局中,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成为最大亮点。上半年,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和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实现从一季度的GDP增速“-6.8%”到二季度增速跃升10个百分点,实现上半年3.2%的经济增速。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应对危机中的稳定和应对变局的韧性是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最大亮点”。我国拥有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完备产业体系;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转型趋势下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在一系列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疫情防控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经济正在逐步回归常态。尽管目前仍处于防疫阶段,但防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点开始逐步形成。
在开拓新局中,中国经济的新优势更加突出。例如,我国以消费为重点的内需潜力成为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的突出优势。依托14亿人的巨大市场,受益于扩内需和促消费政策实施,“中国消费”正在全面复苏,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突出表现在线上消费增长的强劲动力。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面对疫情对产业发展的严重冲击,基于扩大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再如,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国数字科技企业在应对疫情中展现出灵活多样的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中成为突出亮点;另一方面,疫情加快了相关行业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进程,释放了数字经济的潜在需求,催生了人们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和习惯的转变。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应对变局。今年上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例如《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推进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进程。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标志着我国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入一个新阶段。“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既是上半年的一个亮点,也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思路。
维护好市场主体是关键
强国论坛:您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有哪些风险点或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迟福林:在疫情严重冲击和中美经贸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等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面临新变局,我国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疫情蔓延助推逆全球化思潮,威胁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更为盛行,将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倒退。2020年1-4月,全球新增不利自由贸易措施310项,已超过2018年全年数量,达到2019年全年的80%以上,全球全年新增不利自由贸易措施数量很可能远超以往。此外,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回撤,有可能造成全球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下降。严重影响双边、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可能是短期的,但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是长期的。随着疫情有可能长期化,这个短期冲击也呈现长期化态势。疫情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结构性压力。需要高度关注的是,由于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疫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更为深刻、更为严峻,某些结构性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强国论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您认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迟福林:疫情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六稳”“六保”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并没有预设GDP增速具体目标,重要目的就是要以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上半年在这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