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调味品市场崛起晋江板块
半年不到的时间,三源食品再添一条咖喱块生产线,以满足不断告急的产能;近期,鲜之惠两条全自动鸡精生产线正在筹划着安装事宜;已有上百个SKU复合调味品的妙客食品正在持续增加新产品……
疫情之下,晋江调味品品牌集体逆势上扬,不断攀升的销量背后,增产、推新、换装等系列动作频频。在千亿级体量的复合调味品市场,晋江企业的机会在哪里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A 百亿产能背后的“晋江味道”
来自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泉州整体调味品市场的产能已达10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晋江、南安、惠安等地,其中,晋江的生产体量和企业数量占比最大。
晋江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亲亲香格里、阿一波珍津等品牌开始萌芽、发展。
隐匿于休闲食品光环下的亲亲香格里调味品,在同行中有着“老大”的存在感。这个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调味品品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靠着鸡精、排骨味王等调味品率先占领市场,并早早地实现销售额破亿元。
“亲亲香格里在行业是一个老牌子,在江西等不少省份的销量和知名度仍很高,可惜的是后来没有怎么发展。”谈及亲亲香格里近年来的发展,业内人士的口径差不多是一致的。
除了老牌调味品企业外,时下,一大批新的调味品企业正在蠢蠢欲动。
“疫情至今,我们的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二倍多,夏天原本是行业淡季,可销量却比往年的旺季还要高。”晋江鲜之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钟告诉记者,最近真的太忙了,销量增长后,产能不足,公司正在引入两条全自动的生产线,还有一系列新品等待开发上市。
前身为紫菜生产企业的鲜之惠,早于5年前便开始涉足鸡精领域,由于开发了差异化的“带嘴”鸡精包装,外加下沉深耕现有市场,鲜之惠在鸡精领域逐渐打出了名堂,全国市场覆盖率和销售增量逐年攀升。
李永钟的目标很明确,把鲜之惠鸡精打造成亿级单品,同步寻找调味品市场的下一个亿级单品。晋江的另一批调味品企业则诞生于紫菜行业。
“20多年前,作为紫菜的配套产品,我们就开始涉足调味品市场。如今加大复合调味品的投入,更看重的是整体消费趋势的发展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三源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裔增说,原有的调味品市场的格局正在慢慢被重塑,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王裔增并不是简单说说。今年初以来,三源食品陆续推出了蟹黄咖喱块、番茄沙司两大复合调味品单品,后续诸如香醋、蚝油等则成为三源拓新的方向。
同为紫菜加工同行的优滋美,也把企业的增量押宝在复合调味品上。“我们不主攻调味品大品类,而是瞄准复合调味品中的小品类,诸如面包糠、生粉、地瓜粉、番茄沙司、咖喱块等。”优滋美总经理林建峰坦言,企业要懂得根据自身实力量体裁衣,打造小而美的复合调味品优滋美会更有机会。
据业内人士透露,晋江从事调味品生产的企业初步估计有上百家,产品主要集中在鸡精、酱油、各色复合调味品上,如主攻餐饮市场的状元小厨;针对终端市场的珍津、香格里、鲜之惠、乐惠、美味强等产品。
B 消费升级带来新商机
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节奏越拉越快,人们对味道的渴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盐和味精,到后来同时能提供鲜味和咸味的酱油、鸡精,开始部分替代传统调味品。
与早年创牌的调味品市场不同,消费升级带来的全新使用场景,让晋江的企业们看到了商机。
“我们平时常用的味精、盐、酱、醋,都叫单一调味品,它们只针对一种味道。复合调味品则是由两种及以上调味品混合而成,经过进一步加工具有特殊风味。对于餐厅或是个人来说,烧菜时只需要把一大包复合调味品和食材放在锅里就可以,无需厨师去把控烧菜流程,这是连锁餐厅和不善烹饪的90后的福音。”三源食品市场部负责人陈斌说,这是市场趋势,也是企业开发新品的方向。
以鸡精为大品类,紧跟其后的是奥尔良烤翅粉、面包糠和裹粉料二合一的酥脆搭档、番茄沙司、蟹黄咖喱、猪骨高汤粉、排骨王调料等,深谙市场之道的晋江企业,早已提前进入并开始布局。
消费升级不仅仅影响C端零售,也带来了B端市场的繁荣,综合调味品在专业厨师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诸如,本土“状元小厨”的复合调味品有70%的订单来自于专业餐饮领域,更为核心的是,餐饮连锁一旦用习惯了某款复合调味品,他们更换产品的概率较低,这让不少进入的企业看到了希望。
复合调味品除了鸡精,其他仍处于早期阶段,各家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摆开了跑马圈地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