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亿之梦 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沿链聚合
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空间布局示意图。
我市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金田铜业。(章勇涛摄)
制图金雅男
前不久,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我市将重点发展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膜材料、高品质合成橡胶、石墨烯功能材料等五大类功能性材料,大力推动新材料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通过3年攻坚,到2022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宁波抢抓机遇,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带动,全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当前,宁波正继续紧扣产业优势,强健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动力。
规模稳步扩大上涨势头强劲
在民营经济活跃的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正在崛起。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现有新型功能材料规上企业约170家。其中,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产业有金田铜业、博威合金、兴业铜业、江丰电子等龙头上市企业,稀土功能材料产业有韵升集团、科宁达、菲仕电机等国内龙头企业,新型膜材料产业有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突破国际技术垄断的高技术领军企业,高品质合成橡胶领域拥有金海晨光、长鸿高分子、台化兴业等代表性企业,石墨烯产业拥有墨西科技、柔碳电子等技术领先的先驱型企业。
作为国内著名的“钕铁硼城”、国际著名的钕铁硼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宁波拥有百余家直接从事稀土永磁钕铁硼生产的企业,拥有多家国内排名前十的稀土永磁钕铁硼企业,钕铁硼永磁体产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硬翅膀”。目前,宁波拥有与新材料相关的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17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7家、新材料相关测试服务机构56家、新材料相关科技孵化机构26家,还有新材料相关创投机构37家、担保机构1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家、科技及管理咨询公司15家,分布在新材料产业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之中,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保障。
为支持新材料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宁波已推动形成了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国科大材料工程学院、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等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值约1444亿元,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亮眼,产值逾800亿元。
一核心五园多节点空间集聚初步成型
经过近年大力培育,我市新型功能材料基本形成了“一核心五园多节点”的产业布局。“一核心”是新材料科技城,“五园”分别是杭州湾新区、余姚经济开发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大榭、北仑)、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多节点即鄞州、奉化、象山等地的重点园区和企业。
“宁波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材料科技城作为我市全力打造的新材料发展高地,产业方向囊括了先进碳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多项新型功能材料。杭州湾新区依托高性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发展高端金属基新材料产业和高性能稀土合金产业,聚集兴业铜业、金田新材料、复能新材料等龙头企业,成为高性能新材料重镇。
此外,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膜幻动力特色小镇,形成以动力光电膜材料及相关衍生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膜材料相关科技型产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依托碳材料专业园,以墨西科技为核心,建设宁波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的重要集聚区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宁波石化产业基地优势,联动北仑、大榭等关联片区,集聚台化兴业、长鸿高分子、金海晨光等代表性企业,形成了高品质合成橡胶产业重要园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依托碳材料专业园,建设发展宁波石墨烯功能材料的重要集聚区域。
产业链协同加速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