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从负面新闻视角看上市公司股价影响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施懿宸、佘文清、包婕
引文:
2020年6月24日,证监会利用北斗卫星调查扇贝离奇死亡事件,证实獐子岛公司财务造假。自2014年以来,獐子岛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不断引发外界质疑,内部人士举报獐子岛管理层收受贿赂、当地居民揭露獐子岛播苗造假、2000人实名举报獐子岛等负面新闻引起证监会关注,在獐子岛触发第四次黑天鹅事件时深入调查,揭开了獐子岛扇贝死亡疑云。在獐子岛经历四次黑天鹅事件之后,投资者对獐子岛的信心大不如前,股价从历史最高的34.59元每股跌至24日收盘价3.06元每股。负面新闻对股价的影响,折射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信心。负面新闻的报道反映企业ESG因素中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中的不足,使投资者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透明度、商业道德信心下降,公司股价向下波动。因此,重视上市公司负面行为及负面新闻的披露,有利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能力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负面新闻及股价变动相关性概述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基于价值的评估因素,披露财务信息以外的有关环境绩效,用于评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提供更全面了解企业的视角。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绿金院”)开发的中国本土化ESG指标体系中,将上市公司负面行为纳入评价体系,衡量公司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维度的风险。本文将从ESG中的公司治理(G)层面入手,探讨负面新闻在ESG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相关文献研究中,CSR表现好的企业,信息透明度高,负面新闻更少,股票崩盘概率小(Kim & Li, 2014)。其中,财务审计、内控风险以及盈余管理这三个因素的负面信息体现出了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负面新闻通过影响审计意见对股票崩盘有间接正向关系;负面新闻通过提升内部风险控制间接影响公司股价;减少不当盈余管理会降低负面新闻出现几率,同时股价更稳定。
(一) 审计意见出具的影响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核过程中,负面新闻与公司是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沈菊琴等,2016),反之,媒体报道上市公司正面新闻对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有调节作用(吕敏康等,2015)。上市公司是否被出具非标意见是投资者判断公司经营能力与股票价值的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反映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研究表明,非标审计意见与股票崩盘有正向相关关系(方军等雄,2016)。由此负面新闻影响非标意见的同时,股票价格波动同时也受到影响。
(二) 提升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公司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上市公司需对本公司内部风险制度进行有效评价并进行审计披露。注册会计师会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等资料决定是否对上市公司出具非标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现有研究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内部控制改善有正面作用(张萍等,2015),媒体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扮演监督者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改善有利于公司增值,内部控制无重大缺陷组合的上市公司的日超额收益率一般大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黄小琳等,2014) 该证据表明内部风险控制与公司股价呈正向相关关系。负面新闻在监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同时,也影响着上市公司股价变动。
(三) 加强对不当盈余管理的治理
盈余管理是对上市公司收益信息进行适当调整,避免会计期间内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变动导致的股价不稳定,是上市公司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意见时,会考察公司是否存在超越会计准则制度的利润操纵。经营状况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股票ST特别处理,会冒风险进行不当盈余管理逃避特别处理。不当盈余管理的存在不仅会危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还会增大企业长期运营的风险性,增加负面曝光几率。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可能性会更小。(王旋等,2018)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减少违规操作的存在,会降低公司的内部风险,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性更大,公司被报道负面新闻的几率更小,导致股价波动的非正常因素更少。
二、媒体:负面信息报道角色